三国时期的孙权到底有统一中国的野心吗?

小小嬴政

早期的孙权是否有一统天下的志向,这不太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后的孙权,其志向仅仅是做一个守成之君,并无一统天下之志。

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样的,志向可大可小,有的人许大志,而有的人则许小志。比如汉光武帝刘秀,他早年的志向只是想做个执金吾,娶个阴丽华这样的老婆,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却很实际的理想,再比如后来的曹操,他在《述志令》中说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只是为国家讨贼立功,做一个征西将军,为国捐躯。但是如果是坐在权力最顶峰的天子,其志向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即便是像明武宗这样的顽劣天子,都梦想成就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帝王伟业。

对于出身庄稼汉的刘秀和出身阉宦的曹操来说,这样的志向其实是非常合理且实际的,但是随着他们人生际遇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当自己置身于权力高处的时候,他们的志向还仅仅是做个将军那么简单吗?即便自己真的只是想做个小小的将军,乃至是一介田舍翁,现实的情况也早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他只能去做属于他身份的事。

关于早年孙权的志向,我们可以通过他和鲁肃的一番谈话来简要分析。

有一次,孙权召见诸位大臣,会见结束以后,大臣们纷纷告退,孙权单独留下了鲁肃,与其“合榻对饮”。孙权一上来就向鲁肃提问:“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孙权首先描述了天下形势,这就是“汉室倾危,四方云扰”,然后又说回自己,自己刚刚继承兄长留下的基业,梦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然后便向鲁肃请教,自己应该怎么做。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这番谈话发生的时候,孙权只有18岁,就是这样一个还未行冠礼的少年,却 “思有桓文之功”,这个志向着实不小。但是,这样的志向也并非不合理,江东经过孙坚和孙策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割据江东六郡,这番基业是足以与天下诸侯争雄的。

鲁肃是怎么回答孙权的呢?鲁肃首先否定了孙权想做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想法,说现在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也就是说现在真正算得上称霸的只有曹操,我们称不了霸。鲁肃给出的策略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也就是分两步走,第一步“鼎足江东”,第二步坐观局势,等待时机。然后,鲁肃进一步假设,一旦北方局势有变,应该抓准时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限,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给孙权规划出一整套完善的战略,按照鲁肃的战略布局,称霸天下绝非不可能,只不过需要先坐稳江东,然后徐徐图之。

此时的孙权18岁,而鲁肃也不过28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年轻人梦想远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不否认他们有吞吐天下的志向,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志向还会一以贯之吗?这显然非常困难。

对于18岁的孙权来说,他首先需要做的是坐稳自己的位子,孙权的两个堂兄,孙辅暗通曹操,孙暠图谋夺位,孙吴政权内部显然还不太稳定,又怎么敢做一统天下的美梦呢。

按照鲁肃计划的第一步,即

“剿除黄祖”,孙权从建安五年和鲁肃“合榻对饮”开始,一直到建安十三年,足足等了八年,孙权才真正击杀了江夏的黄祖,单单是这第一步,孙权就耗了八年时间。要知道,黄祖与孙权有杀父之仇,孙权不可能不想早日斩杀黄祖,然而却等了足足八年。可以说,成年后的孙权,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已经逐渐有了更为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知道无论称霸还是称帝都是遥远的梦想,割据江东才是他最切实的目标。

其实,从孙策到孙权,在对外策略上已经隐约发生了转变。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从继承孙坚之位开始,到孙策命陨,不到十年之间,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开创了江东六郡的基业,可见,孙策是一个积极对外扩张型的领袖人物。而孙权继位之后,孙策式的南征北战立刻停止了,很多时间都是在无所事事中渡过的,孙权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全江东,如何坐稳江东,放弃了孙策对外扩张的策略,转而实行保守的防御策略。

当时真正秉承孙策遗志的是周瑜,周瑜始终奉行积极的对外战略,孙权和周瑜之间,在战略意图上是相左的,这是很多人在看三国历史的时候都极容易忽略的一点。

后来的赤壁之战,其实也是孙权和周瑜之间达成的暂时的目标统一。孙权对是否与曹操一战,始终心存犹豫,而周瑜则是坚定的主战派,最终孙权是在周瑜、鲁肃的说服之下,以及刘备集团的合作,孙权这才坚定了对曹作战的决心。

表面上看,孙权似乎十分器重周瑜,但实际上,孙权对周瑜还是心存提防的。孙权委任程普为副都督,他知道程普与周瑜不和睦,程普自恃年高,看不起周瑜,如此让二人组合到一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周瑜形成掣肘。赤壁之后,周瑜又连番征伐,夺得荆州大部,江东兵力气势正盛,周瑜意图继续对巴蜀用兵,然而还未起兵就猝然长逝了。

在我看来,周瑜的死是幸运的,如果周瑜不死,真的要对巴蜀用兵,甚至图谋北方,孙权和周瑜的矛盾必然会升级,要么孙权会对周瑜兔死狗烹,要么周瑜会起兵夺位(这个可能较小)。

原本和周瑜交好的鲁肃,其实也在赤壁之战中站在孙权这边,主张和刘备交好,而周瑜是坚决主张讨伐刘备的,这才导致周瑜和鲁肃撕破脸皮。周瑜临终前,把兵权移交鲁肃,其实就是对孙权政治路线的一种妥协,他知道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无法实现了,除了自己之外无人能继承他的遗志,故而只能选择妥协。



周瑜死后,他所制定的军事战略迅速被搁置,孙吴朝堂上原本存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也迅速消弭,周瑜的后继者鲁肃、吕蒙、陆逊,都没有再对外进行过大型军事行动,他们无一例外都成为孙权保守防御战略的坚定践行者,这也让孙吴成为三国历史上最平淡且低调的一方,包括后来的《三国演义》也是以魏蜀两国为主要视角,这和孙吴的保守防御战略息息相关。

试想,如果早夭的是诸葛亮,长寿的是周瑜,蜀汉走保守路线,孙吴走扩张路线,那么三国的主旋律势必是吴魏两国,《三国演义》也肯定会把大量笔墨放在魏吴两国了。

对于曹操来说,他要做的就是一统天下,对于刘备来说,他要做的就是兴复汉室,而对孙权来说,他的位置比曹操和刘备都得到的要容易,而且他和汉室也没有丝毫关联,最符合他实际的志向,就是做个守成之君,保境安民,足矣。

因此,我们不能因此就苛责孙权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从后来的历史可以知道,一直坚持北伐的蜀汉是最早灭亡的,而始终奉行守内的孙吴却成为三国中最长寿的,甚至比西晋的历史都长,而且孙吴政权对江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为后来六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十四史凭栏处

任何一个人的心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变化,具体到“孙权有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这个问题上,寒鲲认为,单纯地说“有野心”或“没野心”都是不恰当的,应该说,

孙权曾经有过一统天下的野心,但这个野心慢慢因为现实形势的变化而消散了

孙权年轻时曾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在年少气盛的时候,孙权还是有统一天下之野心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孙权在初遇鲁肃之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虽然孙权在会谈的最后表示并没有“称帝统一”的心思,但这只是孙权迫于当时自身地位不高、实力不足所说的一套客气话,以免被别有心者利用来攻击他“有心叛汉”。我们从孙权自这次谈话以后,对鲁肃的提拔与重用,就可看出,年轻时期的孙权还是很认同鲁肃之言的。

赤壁之战以来的形势变化逐渐消磨了孙权的统一野心

自从曹操完成对于河北平原、山东半岛、山西高原乃至辽西地区的征服以后(公元207年),天下局势开始呈现出曹操一家独大的趋势,虽然这个趋势被赤壁之战所打断,但曹操雄踞北方的形势一时难以改变。

而且,刘备一方在赤壁战后迅速爆发,从原先的流浪军或附庸军成为一个地跨荆益两州的大势力,即便孙权一方通过偷袭关羽、夷陵之战取得了对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主动权与控制权,但依然难以在面对曹魏压力(合肥+襄阳)的情况下,克服三峡险要全取益州。

天下形势在208年-223年之间从曹操一家独大转化为曹孙刘三家鼎足而立,孙权也算知时务者的俊杰,自然已经看破仅凭自己一方的十多万兵马难以克服三峡、襄阳、合肥三处敌方险要的形势,也便彻底放弃了统一天下的野心,转而以保据东南为要务了。

小结

孙权的心志是随着汉末三国形势的变迁而变化的,年轻气盛的孙权面对并不明朗的北方局势,自然大可遐想统一帝业。奈何,世事流转、形势有变,逐渐走向老成的中年孙权,自然会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改变原先的战略设想,而以偏霸之君为其在位中后期的追求了。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哦


寒鲲

野心谁没有,我昨天晚上还想一统全球呢。一统中原,孙权当然想,而且非常想,他从哥哥孙策手里接过权柄后,统治东吴超过五十年,也就一开始主少国疑整,但当时外部压力大,加上用人得当,和地方豪族妥协,也算政权平稳过渡,之后的几十年,都有想方设法扩展领土,但是当时中原被曹操掌控,几次碰壁后,把目标放到了海上,治境内少数民族,东都到台湾,和东南亚还有北方建立海上贸易路线,很有建树的。还有一个,古代要名正言顺变更政权是要有正当理由的,比如曹丕是接受禅让,地痞刘邦也无中生有,来个斩白蛇,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天选之子,刘备更过分,对外称汉献帝被曹丕杀了,所以就皇帝位,孙权自己非常清楚,自己不具备这样硬件,一直隐忍,最后看不到一统中原的希望也宣布称帝,都称帝了,你说有没野心呢。


吃肥肥哦

没有。孙权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更没有实力。在江南一带称吴大帝也就够了。刘备诸葛亮有没有野心也是个问题,他们也是聪明绝顶的人。曹操是有野心也有实力的,但是没有成功。就是成功了,曹操也不会称帝。曹操曾经把那些让他称帝的幕僚说成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他很清醒,时运不济。汉运到三国也就尽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话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