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孫權到底有統一中國的野心嗎?

小小嬴政

早期的孫權是否有一統天下的志向,這不太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後的孫權,其志向僅僅是做一個守成之君,並無一統天下之志。

每個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樣的,志向可大可小,有的人許大志,而有的人則許小志。比如漢光武帝劉秀,他早年的志向只是想做個執金吾,娶個陰麗華這樣的老婆,這是一個非常普通卻很實際的理想,再比如後來的曹操,他在《述志令》中說自己年輕時的理想只是為國家討賊立功,做一個徵西將軍,為國捐軀。但是如果是坐在權力最頂峰的天子,其志向就不會這麼簡單了,即便是像明武宗這樣的頑劣天子,都夢想成就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帝王偉業。

對於出身莊稼漢的劉秀和出身閹宦的曹操來說,這樣的志向其實是非常合理且實際的,但是隨著他們人生際遇發生巨大轉變,尤其是當自己置身於權力高處的時候,他們的志向還僅僅是做個將軍那麼簡單嗎?即便自己真的只是想做個小小的將軍,乃至是一介田舍翁,現實的情況也早已經不允許他這麼做了,他只能去做屬於他身份的事。

關於早年孫權的志向,我們可以通過他和魯肅的一番談話來簡要分析。

有一次,孫權召見諸位大臣,會見結束以後,大臣們紛紛告退,孫權單獨留下了魯肅,與其“合榻對飲”。孫權一上來就向魯肅提問:“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孫權首先描述了天下形勢,這就是“漢室傾危,四方雲擾”,然後又說回自己,自己剛剛繼承兄長留下的基業,夢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業,然後便向魯肅請教,自己應該怎麼做。

此處需要指出的是,這番談話發生的時候,孫權只有18歲,就是這樣一個還未行冠禮的少年,卻 “思有桓文之功”,這個志向著實不小。但是,這樣的志向也並非不合理,江東經過孫堅和孫策兩代人的苦心經營,割據江東六郡,這番基業是足以與天下諸侯爭雄的。

魯肅是怎麼回答孫權的呢?魯肅首先否定了孫權想做齊桓公和晉文公的想法,說現在的曹操就是當年的項羽,也就是說現在真正算得上稱霸的只有曹操,我們稱不了霸。魯肅給出的策略是“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也就是分兩步走,第一步“鼎足江東”,第二步坐觀局勢,等待時機。然後,魯肅進一步假設,一旦北方局勢有變,應該抓準時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限,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魯肅給孫權規劃出一整套完善的戰略,按照魯肅的戰略佈局,稱霸天下絕非不可能,只不過需要先坐穩江東,然後徐徐圖之。

此時的孫權18歲,而魯肅也不過28歲,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年輕人夢想遠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我不否認他們有吞吐天下的志向,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他們的志向還會一以貫之嗎?這顯然非常困難。

對於18歲的孫權來說,他首先需要做的是坐穩自己的位子,孫權的兩個堂兄,孫輔暗通曹操,孫暠圖謀奪位,孫吳政權內部顯然還不太穩定,又怎麼敢做一統天下的美夢呢。

按照魯肅計劃的第一步,即

“剿除黃祖”,孫權從建安五年和魯肅“合榻對飲”開始,一直到建安十三年,足足等了八年,孫權才真正擊殺了江夏的黃祖,單單是這第一步,孫權就耗了八年時間。要知道,黃祖與孫權有殺父之仇,孫權不可能不想早日斬殺黃祖,然而卻等了足足八年。可以說,成年後的孫權,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已經逐漸有了更為清醒的政治頭腦,他知道無論稱霸還是稱帝都是遙遠的夢想,割據江東才是他最切實的目標。

其實,從孫策到孫權,在對外策略上已經隱約發生了轉變。孫策號稱江東“小霸王”,從繼承孫堅之位開始,到孫策命隕,不到十年之間,南征北戰,所向披靡,開創了江東六郡的基業,可見,孫策是一個積極對外擴張型的領袖人物。而孫權繼位之後,孫策式的南征北戰立刻停止了,很多時間都是在無所事事中渡過的,孫權更多考慮的是如何保全江東,如何坐穩江東,放棄了孫策對外擴張的策略,轉而實行保守的防禦策略。

當時真正秉承孫策遺志的是周瑜,周瑜始終奉行積極的對外戰略,孫權和周瑜之間,在戰略意圖上是相左的,這是很多人在看三國曆史的時候都極容易忽略的一點。

後來的赤壁之戰,其實也是孫權和周瑜之間達成的暫時的目標統一。孫權對是否與曹操一戰,始終心存猶豫,而周瑜則是堅定的主戰派,最終孫權是在周瑜、魯肅的說服之下,以及劉備集團的合作,孫權這才堅定了對曹作戰的決心。

表面上看,孫權似乎十分器重周瑜,但實際上,孫權對周瑜還是心存提防的。孫權委任程普為副都督,他知道程普與周瑜不和睦,程普自恃年高,看不起周瑜,如此讓二人組合到一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周瑜形成掣肘。赤壁之後,周瑜又連番征伐,奪得荊州大部,江東兵力氣勢正盛,周瑜意圖繼續對巴蜀用兵,然而還未起兵就猝然長逝了。

在我看來,周瑜的死是幸運的,如果周瑜不死,真的要對巴蜀用兵,甚至圖謀北方,孫權和周瑜的矛盾必然會升級,要麼孫權會對周瑜兔死狗烹,要麼周瑜會起兵奪位(這個可能較小)。

原本和周瑜交好的魯肅,其實也在赤壁之戰中站在孫權這邊,主張和劉備交好,而周瑜是堅決主張討伐劉備的,這才導致周瑜和魯肅撕破臉皮。周瑜臨終前,把兵權移交魯肅,其實就是對孫權政治路線的一種妥協,他知道自己一統天下的野心無法實現了,除了自己之外無人能繼承他的遺志,故而只能選擇妥協。



周瑜死後,他所制定的軍事戰略迅速被擱置,孫吳朝堂上原本存在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爭也迅速消弭,周瑜的後繼者魯肅、呂蒙、陸遜,都沒有再對外進行過大型軍事行動,他們無一例外都成為孫權保守防禦戰略的堅定踐行者,這也讓孫吳成為三國曆史上最平淡且低調的一方,包括後來的《三國演義》也是以魏蜀兩國為主要視角,這和孫吳的保守防禦戰略息息相關。

試想,如果早夭的是諸葛亮,長壽的是周瑜,蜀漢走保守路線,孫吳走擴張路線,那麼三國的主旋律勢必是吳魏兩國,《三國演義》也肯定會把大量筆墨放在魏吳兩國了。

對於曹操來說,他要做的就是一統天下,對於劉備來說,他要做的就是興復漢室,而對孫權來說,他的位置比曹操和劉備都得到的要容易,而且他和漢室也沒有絲毫關聯,最符合他實際的志向,就是做個守成之君,保境安民,足矣。

因此,我們不能因此就苛責孫權不思進取、目光短淺,從後來的歷史可以知道,一直堅持北伐的蜀漢是最早滅亡的,而始終奉行守內的孫吳卻成為三國中最長壽的,甚至比西晉的歷史都長,而且孫吳政權對江南的開發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為後來六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十四史憑欄處

任何一個人的心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發生變化,具體到“孫權有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這個問題上,寒鯤認為,單純地說“有野心”或“沒野心”都是不恰當的,應該說,

孫權曾經有過一統天下的野心,但這個野心慢慢因為現實形勢的變化而消散了

孫權年輕時曾有一統天下的野心

在年少氣盛的時候,孫權還是有統一天下之野心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孫權在初遇魯肅之時的對話中可以看出。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雖然孫權在會談的最後表示並沒有“稱帝統一”的心思,但這只是孫權迫於當時自身地位不高、實力不足所說的一套客氣話,以免被別有心者利用來攻擊他“有心叛漢”。我們從孫權自這次談話以後,對魯肅的提拔與重用,就可看出,年輕時期的孫權還是很認同魯肅之言的。

赤壁之戰以來的形勢變化逐漸消磨了孫權的統一野心

自從曹操完成對於河北平原、山東半島、山西高原乃至遼西地區的征服以後(公元207年),天下局勢開始呈現出曹操一家獨大的趨勢,雖然這個趨勢被赤壁之戰所打斷,但曹操雄踞北方的形勢一時難以改變。

而且,劉備一方在赤壁戰後迅速爆發,從原先的流浪軍或附庸軍成為一個地跨荊益兩州的大勢力,即便孫權一方通過偷襲關羽、夷陵之戰取得了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主動權與控制權,但依然難以在面對曹魏壓力(合肥+襄陽)的情況下,克服三峽險要全取益州。

天下形勢在208年-223年之間從曹操一家獨大轉化為曹孫劉三家鼎足而立,孫權也算知時務者的俊傑,自然已經看破僅憑自己一方的十多萬兵馬難以克服三峽、襄陽、合肥三處敵方險要的形勢,也便徹底放棄了統一天下的野心,轉而以保據東南為要務了。

小結

孫權的心志是隨著漢末三國形勢的變遷而變化的,年輕氣盛的孫權面對並不明朗的北方局勢,自然大可遐想統一帝業。奈何,世事流轉、形勢有變,逐漸走向老成的中年孫權,自然會根據實際形勢的變化,改變原先的戰略設想,而以偏霸之君為其在位中後期的追求了。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回答上方的頭像關注哦


寒鯤

野心誰沒有,我昨天晚上還想一統全球呢。一統中原,孫權當然想,而且非常想,他從哥哥孫策手裡接過權柄後,統治東吳超過五十年,也就一開始主少國疑整,但當時外部壓力大,加上用人得當,和地方豪族妥協,也算政權平穩過渡,之後的幾十年,都有想方設法擴展領土,但是當時中原被曹操掌控,幾次碰壁後,把目標放到了海上,治境內少數民族,東都到臺灣,和東南亞還有北方建立海上貿易路線,很有建樹的。還有一個,古代要名正言順變更政權是要有正當理由的,比如曹丕是接受禪讓,地痞劉邦也無中生有,來個斬白蛇,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天選之子,劉備更過分,對外稱漢獻帝被曹丕殺了,所以就皇帝位,孫權自己非常清楚,自己不具備這樣硬件,一直隱忍,最後看不到一統中原的希望也宣佈稱帝,都稱帝了,你說有沒野心呢。


吃肥肥哦

沒有。孫權沒有統一中國的野心,更沒有實力。在江南一帶稱吳大帝也就夠了。劉備諸葛亮有沒有野心也是個問題,他們也是聰明絕頂的人。曹操是有野心也有實力的,但是沒有成功。就是成功了,曹操也不會稱帝。曹操曾經把那些讓他稱帝的幕僚說成是要把他放在火爐上烤。他很清醒,時運不濟。漢運到三國也就盡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話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