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回中,我们只是过于投入的演员!

易明净土讲堂

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很多角色,有时演学生、商人、农夫、乞丐,有时演文人、官差、帝王、将相。

由于演得入戏,他经常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时常随着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欢,为道具的使用而争抢,为和自己有关角色的人生而牵挂担忧,为此他生活得痛苦不堪。

师傅告诉他第一个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抢道具。”

从此,他便能理智对待自己所演的角色,并时时提醒自己在演戏,“这只是舞台,不是真实的”,心理压力没有了。但却从此融不进角色,不能很好地和其他戏子配戏。剧团准备不再用他了,他的生活陷入了困顿。

师傅又告诉他第二个忠告:“放得下,要拿得起,才会有一碗饭吃。”

从此他又能很好地演戏了,在台上他把各种角色演得很自如,下台后马上能走出角色。他能随时进出各种角色,无论是出演学生、商人、农夫、乞丐、文人、官差、帝王、将相,都能行云流水,无滞无碍,终于成为一代名角。

临终前,他自己总结了第三个忠告:

“要知道一切本来就不是你的,所以也就没什么要放下的,就会运用自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戏子,一生中我们出演了种种角色,时时陷在戏里,为戏中人的悲欢离合、荣华富贵、田宅钱财争抢、奋斗和痛苦不堪。却忘了,其实这一切都是舞台上的虚名和演戏的道具,下台时什么也带不走。

那些与我们配戏的家亲眷属、恩怨仇敌也是戏子,来来去去都是导演安排的。

“天地大舞台,人人是戏子,演戏与看戏,莫起贪嗔痴。” 但要真做到 “演戏、看戏、不入戏” 是何其难!

纵观过去,我本人就演过多个角色——穿娃娃装时演过淘气小孩,背书包时演过学生,穿警服演过法官,穿军装演过军人,穿制服演过交通干部,穿西装演过商人,现在又穿僧装演了个和尚。

在六道中更是如此——有时穿兽皮演畜生,有时穿鬼皮演饿鬼,有时进油锅演地狱,也演过穿天衣的天人,挥舞大刀的阿修罗,头出头没……

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清净佛性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都是 “梦幻泡影”,妄想所现。这个大舞台的导演和编剧就是“心”,一切唯心造。

仁泽法师开示:

要多多串习如梦观

这个讲起来很容易——“人生如戏”,但是几个人能真正地将声音打到心里去?这是很难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就忘记了,习气太重,就忘记了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贪嗔痴,忘掉了我们这个人身只是一个阶段,过去了,又得重新演过一个角色。

因为这个身体就像演戏的戏装一样的,戏装一脱,下了舞台你就得换装了,你得重新演一个角色,你不演也不行。

梦幻观,“如梦幻泡影”,这个观修方法要多串习。

有些人串习得多点,他心里的烦恼就少一点;

串习得少,他就不容易出戏,在戏里面执以为实,心里很痛苦——那肯定的,你执著了嘛!那就是很痛苦的。

现在我们已经入佛门了,但是还是很难放下,很难有真实的出离心。

如果你出离心修好了,即便在生活当中,你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个戏子,只是在演戏。

菩萨行菩萨道更是这样,到了生活当中,时时都知道自己只是在随着愿力在利益众生,从来不会太入戏了。

过于投入了就不是修行人。

我们众生就是过于入戏的演员,在轮回里面,忘记了自己是在演戏。

这一道一道的轮回,因为愚痴的缘故,不记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