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輪迴中,我們只是過於投入的演員!

易明淨土講堂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併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很多角色,有時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有時演文人、官差、帝王、將相。

由於演得入戲,他經常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時常隨著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歡,為道具的使用而爭搶,為和自己有關角色的人生而牽掛擔憂,為此他生活得痛苦不堪。

師傅告訴他第一個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搶道具。”

從此,他便能理智對待自己所演的角色,並時時提醒自己在演戲,“這只是舞臺,不是真實的”,心理壓力沒有了。但卻從此融不進角色,不能很好地和其他戲子配戲。劇團準備不再用他了,他的生活陷入了困頓。

師傅又告訴他第二個忠告:“放得下,要拿得起,才會有一碗飯吃。”

從此他又能很好地演戲了,在臺上他把各種角色演得很自如,下臺後馬上能走出角色。他能隨時進出各種角色,無論是出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文人、官差、帝王、將相,都能行雲流水,無滯無礙,終於成為一代名角。

臨終前,他自己總結了第三個忠告:

“要知道一切本來就不是你的,所以也就沒什麼要放下的,就會運用自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戲子,一生中我們出演了種種角色,時時陷在戲裡,為戲中人的悲歡離合、榮華富貴、田宅錢財爭搶、奮鬥和痛苦不堪。卻忘了,其實這一切都是舞臺上的虛名和演戲的道具,下臺時什麼也帶不走。

那些與我們配戲的家親眷屬、恩怨仇敵也是戲子,來來去去都是導演安排的。

“天地大舞臺,人人是戲子,演戲與看戲,莫起貪嗔痴。” 但要真做到 “演戲、看戲、不入戲” 是何其難!

縱觀過去,我本人就演過多個角色——穿娃娃裝時演過淘氣小孩,背書包時演過學生,穿警服演過法官,穿軍裝演過軍人,穿制服演過交通幹部,穿西裝演過商人,現在又穿僧裝演了個和尚。

在六道中更是如此——有時穿獸皮演畜生,有時穿鬼皮演餓鬼,有時進油鍋演地獄,也演過穿天衣的天人,揮舞大刀的阿修羅,頭出頭沒……

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清淨佛性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都是 “夢幻泡影”,妄想所現。這個大舞臺的導演和編劇就是“心”,一切唯心造。

仁澤法師開示:

要多多串習如夢觀

這個講起來很容易——“人生如戲”,但是幾個人能真正地將聲音打到心裡去?這是很難的。

我們在生活當中就忘記了,習氣太重,就忘記了這些東西都是虛假的。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貪嗔痴,忘掉了我們這個人身只是一個階段,過去了,又得重新演過一個角色。

因為這個身體就像演戲的戲裝一樣的,戲裝一脫,下了舞臺你就得換裝了,你得重新演一個角色,你不演也不行。

夢幻觀,“如夢幻泡影”,這個觀修方法要多串習。

有些人串習得多點,他心裡的煩惱就少一點;

串習得少,他就不容易出戏,在戲裡面執以為實,心裡很痛苦——那肯定的,你執著了嘛!那就是很痛苦的。

現在我們已經入佛門了,但是還是很難放下,很難有真實的出離心。

如果你出離心修好了,即便在生活當中,你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個戲子,只是在演戲。

菩薩行菩薩道更是這樣,到了生活當中,時時都知道自己只是在隨著願力在利益眾生,從來不會太入戲了。

過於投入了就不是修行人。

我們眾生就是過於入戲的演員,在輪迴裡面,忘記了自己是在演戲。

這一道一道的輪迴,因為愚痴的緣故,不記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