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技術發展正在改變美國電力行業

麻省中部新潮寧靜的小鎮斯特靈,近日正歡迎遠方的遊客們。來自各個國家的遊客們是前來參觀2016年末安置在Chocksett路配電站的一個船用集裝箱的,集裝箱內部有兩排看起來像一個個郵箱堆在一起的鋰電池。

這些鋰電池的總容量可達2MW,使得人口8000人的斯特靈成為全美人均儲能冠軍,並得以籍此一窺電力業務的前景。

高容量電池料目前在美國電網中的使用量迅速增加,預計它們將在幾十年內顛覆汽車業。斯特靈這兩排2 MW電池足以提供該鎮熨平電力需求和避免高峰電價的蓄電能力和靈活性,而且發生停電事故的話可供附近的警察局和消防部門用電一週多。

去年美國共安裝0.5 GW儲能設施,相當於250個斯特靈的儲能設施。華盛頓行業組織美國儲能協會(Energy Storage Association)預計,今後八年美國將再增加35 GW儲能設施,相當於17500個斯特靈儲能設施。這足以每年節省40億美元經營成本。專家估計美國儲能市場最終至少將達200億美元,而更樂觀的估計則可達550億美元。

這對各方各面的群體來說都是一個大好消息。消費者將少交電費,遭遇的停電事故也將減少;城鎮汙染減少、就業增加。一些電力公司通過比如說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相結合的方式享有豐厚的增長機會,另一些通常發電成本高的火電廠則由於電價下降而處於落後地位。目前公用事業股估值尚未特別分化,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機會。

斯特靈是麻省擁有自己的電力公司而非依賴上市電力公司的十幾家小鎮之一,通過與附近一家電力公司簽訂採購協議而率先且積極地採用太陽能。不過和風能一樣,太陽能發電有時間方面的問題。太陽正午時分最明亮,風力夜間最大,消費者用電高峰卻在晚餐前後。太陽能發電過多時,多餘電力可回饋到輸電企業,但這對輸電線路構成了危險。如果太陽能電力不夠,消費者又不得不支付高峰電價。

直到最近幾年解決辦法都還不多。不過隨著智能手機在全球大賣,鋰電池價格下降。特斯拉、樂金化學(LG Chem)等公司大舉投資研究電池。而每一輛電動汽車的電池供電約為普通家庭三日用電量,從而使得汽車電池技術突破也可用於電力企業。

兩年前,斯特靈向附近的NEC能源解決方案公司(NEC Energy Solution)購買電池、管理軟件和專門技術。前述設施耗時兩個月建成,耗資250萬美元。今年4月,斯特靈公佈一項個案研究,估計該儲能設施使用首年使該鎮電費減少40萬美元。按照這個速度,不到七年該設施便可回本——考慮州補貼的話只需兩年半。

近期形勢發展使得斯特靈的經驗突然對大型電力企業具有意義。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價格大降,足以吸引逐利企業的興趣,而不像以前那樣只是由好心人投資。據一項年度分析,事實上去年一家典型煤電廠建設風電場以取代煤電首次做到能夠盈利。對可再生能源項目來說,儲能已成為一項低成本高價值的附加項目。去年末科羅拉多州一個電力項目的投標顯示,開發企業願意以每兆瓦時21美元的價格建設風電和儲能綜合設施,而只建風電設施價格則剛好超過每兆瓦時18美元。

新的業務模式不斷湧現。舊金山郊區的Stem公司以固定訂購價向公司客戶提供電池、軟件和人工智能技術,聲稱可將公司電費減少10%~25%。軟件公司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 Systems)、亞馬遜旗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已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愛依斯電力公司(AES)去年宣佈將削減30%燃煤發電,與西門子創辦儲能合資公司Fluence。今年該公司開始營銷一個太陽能/儲能平臺。

愛依斯電力公司CEO格拉斯基(Andrés Gluski)表示,如果僅僅為了滿足用電高峰而建造一家火電廠,那麼其產能利用率也許不到10%。如果用電池,那麼隨時可供應。電池穩定了電網,所以獲得的利益超過投入。

與此同時NEC能源解決方案正在考慮比斯特靈項目大得多的問題。該公司CEO弗拉德(Steve Fludder)表示,設想一下50個類似平臺聚合在我們的系統中且有可能打入市場。弗拉德最近在德國Jardelund建設了一座48兆瓦的儲能設施,規模為歐洲最大,並通過每週拍賣的方式向輸電企業出售電能。

儲能公司正在華盛頓尋求支持,理由不僅僅是帶來環保或商業利益。能源部電力局官員沃克(Bruce Walker)稱,儲能對國家安全大有好處,儲能設備在安全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能源部穿過National Mall便是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今年2月該委員會發布841號令,為儲能公司在批發市場與火電廠競爭峰值供電奠定基礎。儲能行業組織美國儲能協會 CEO拜克曼(Kelly Speakes-Backman)稱這是一個標誌性轉折。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規模目前仍然相對很小,分別佔美國發電量的6%和1%,而天然氣和燃煤發電量分別佔32%和30%。能源部預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多為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增長139%,同期天然氣發電量也將健康增長,燃煤發電量則溫和下降。不過萊斯大學環境工程副教授科漢(Daniel Cohan)表示,能源部一向高估風能和太陽能成本而低估科技進步速度。

能源部假設2020年關鍵的稅收減免政策到期後風能發電量將溫和增長。不過風電成本因技術進步不斷下降,意味著今後成本還有充分下降空間。電力行業分析師韋恩(Hugh Wynne)表示,如果要決定是經營一家現有的天然氣電廠還是從新建風電場的企業買電,天然氣發電廠在成本方面仍然勝出。韋恩預計,六七年內可再生能源與電池相結合便能夠與現有天然氣發電廠競爭。

不過一個無法預料的因素是:本月初特朗普政府一份備忘錄曝光,顯示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考慮冒提前退役的風險擴大對煤電和核電廠的支持。結果有可能造成處於不利地位的公用事業公司近期利潤迅速增長,具體如何有賴於政府支持所採取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