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改名潮”:不叫“生態”或“環保”,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A股“改名潮”:不叫“生態”或“環保”,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近日,嶺南園林發佈更名公告,公司名稱變更為“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嶺南股份”。經營範圍也做了相應變更,新增“城鄉水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土壤生態修復、河道與湖泊水汙染治理、旅遊規劃設計等”,主業從園林轉向生態和文旅。

從園林綠化轉身生態修復,嶺南股份算是後來者。

東方園林2015年開始,經過兩次更名,最終從園林企業變為生態環境企業;蒙草生態2016年正式“蒙草抗旱”變為“蒙草生態”,從園林企業變更為生態修復企業,美晨科技也於2017年12月由“美晨科技”變更為“美晨生態”。

根據《2017年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東方園林、蒙草生態、鐵漢生態、美晨生態、嶺南股份,在環境修復上市公司中,總規模和淨利潤算是領域前五強。

圖表1: 環境修復上市公司總收入規模較大的公司

A股“改名潮”:不叫“生態”或“環保”,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圖表2: 環境修復上市公司淨利潤規模較大的公司

A股“改名潮”:不叫“生態”或“環保”,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嶺南股份自2014年上市,三年時間裡,通過不斷地買買買,實現從園林公司到生態和文旅的華麗轉身。

其中,2015年嶺南股份收購上海恆潤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佈局文化旅遊板塊,當年文化創意實現超過1億元的營收;2016年再收購德馬吉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實現文旅3.5億多元的營收,增長幅度達156%;2017年4月,又收購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務工程有限公司90%的股份,延伸發展水生態綜合處理業務。

至此,嶺南股份業務版圖主要包括生態環境、文化旅遊。得益於各業務板塊的拓展,預計2017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億元至5.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80%至100%,如果實際業績出入不大,這應該算是嶺南股份最近幾年最大幅度的淨利潤增長。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生態的重視,生態修復成為眾多企業延伸產業鏈、搶奪產業紅利的陣地,企業通過收購獲取核心技術和資質來實現轉型。

美晨生態也是通過收購,從美晨科技更名為美晨生態,從門外漢轉身為生態園林前三甲的。

美晨生態2014年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將杭州賽石園林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實現了營業快速增長;而在收購塞石園林之前,美晨生態的主業是國內汽車市場減震和流體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到2016年,美晨生態園林綠化超過20億的營收,而傳統輪胎業務已經萎縮為8個多億,2017年年度報告還沒出來,但是2017年上半年園林業務超過8.1億,遠超傳統業務輪胎業務5.6億。

再看東方園林,2015年下半年,東方園林一口氣收購5家環保行業公司股權:申能環保60%的股權、吳中固廢80%的股權、金源銅業100%的股權,以及中山環保100%的股權和上海立源100%的股權,涉及水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等領域,同時獲得相關領域的核心技術和資質,通過買買買從園林企業轉身為環保企業,公司名稱和主營業務也進行了變更,從“生態”轉向“環境”。

與上述公司通過收購來轉型有所不同的是,這兩年漲勢強勁的蒙草生態,也先後收購了浙江普天園林和廈門鷺路興,拓展南方市場,併成功從“蒙草抗旱”轉為“蒙草生態”。

鐵漢生態雖未更名,但近兩年也廣生觸角,在環保領域陸續收購廣州環發環保、北京蓋雅環境,入股中國水務;園林方面,收購北京星河園林、深圳山藝園林,投資“愛淘苗”和“鐵漢一方”,從園林企業轉向綜合性生態環保平臺。

另有上市公司棕櫚園林也於2015年更名為棕櫚股份,收購貝爾高林,從園林轉向生態。

根據《2017年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環境修復板塊企業2016下半年至2017上半年收入規模較大的企業分別是東方園林、鐵漢生態和蒙草生態,其中東方園林收入超過100億元。淨利潤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分別是東方園林、蒙草生態和鐵漢生態。這都是得益於PPP項目的快速發展和推進,環境修復企業業績快速增長。

圖表3: 環保塊近年來盈利增速情況

A股“改名潮”:不叫“生態”或“環保”,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近幾年,園林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率漸趨微薄,園林公司紛紛向生態修復業轉型,這不僅能擴張產業鏈,更是適應市場變化之舉。

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過去三十年過度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形成了生態欠賬,生態修復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得以實施,被逐步分解到地方政府的執政任務清單中,未來幾年,實施好這些生態修復項目,涉及生態修復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超常規增長,這也為區域性和地域性明顯的生態修復企業,帶來了擴張的機遇。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同時,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在這樣的背景下,必然會有更多的園林類公司轉型於生態環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