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入梅丨梅雨季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申城入梅丨梅雨季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今日夏至,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也是江南梅子黃熟期。

和去年一樣,上海於6月19日正式入梅,21~23日主雨帶位於江南中北部,上海處於雨帶北部邊緣,以陰到多雲有短時陣雨天氣為主。24日起主雨帶北抬至江淮地區,上海市多雷陣雨,氣溫較高。

申城入梅丨梅雨季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一年一度的江南梅雨季,在這個陰雨連綿、萬物發黴、牆壁上掛水珠的痛苦季節,已經給日常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悶熱的天氣、頻繁的降雨、“晾著晾著就發黴”的跑鞋和衣服,更是讓廣大身處其中的馬拉松愛好者煩惱不已。

梅雨季節為什麼讓跑者飽受煎熬?

1、降雨

溼滑的路面、飛濺的積水、腳底磨出的血泡、還有永遠晾不幹的衣服和鞋子,無疑是雨季中跑者們很頭疼的問題。但是降雨雖然很煩人,卻不一定會影響人的運動能力。

下雨後悶熱天氣會有所改善,並且落在身上的小雨可以有效的降低身體表面溫度,只要不適大風大雨,反而容易興奮。從很多“雨戰”馬拉松的前幾名成績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2、低氣壓

梅雨季節,氣壓要比晴朗乾爽時候低許多,也就是體感上的“悶”。這時,大氣中“氧分壓”較低,氧氣進入身體的輸送效率就會減慢,因為相對缺氧而容易出現頭暈、乏力、胸悶等現象。

3、高溫高溼的環境

當我們在跑步時,體內會產生大量熱量,在高溫環境下這時汗腺會分泌出更多汗液到皮膚表面,使其在那裡蒸發散熱。然而,在高溼度的梅雨季節,汗液會難以蒸發,特別是形成汗珠將毛孔堵住,使得體表透氣性下降,人就失去了散熱的重要方式。

所以,我們不應只注意天氣預報的實際溫度,而體感溫度以及相對溼度才能讓你對室外究竟多熱有最準確的認識。通常來說,一旦相對溼度超過40%,就會使汗液蒸發能力下降,讓體感悶熱程度增加。

當散熱不佳時,身體又會本能地分泌更多汗液促進散熱,加劇了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申城入梅丨梅雨季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梅雨季節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1. 維持一定的訓練頻次,避免長時間停跑

當耐力運動訓練變得不繫統後,循環系統、能量代謝、神經和外周組織的適應性都會發生變化。一兩週完全不跑步之後,心臟跳動一次能泵出血液的總量就會明顯減少;各種代謝相關的酶也會變化, 肌肉會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脂肪酸的能力,以及儲存糖原的能力,都會下降;神經系統對跑步也開始變得生疏。

所以不能完全看天色跑步、每逢下雨或太熱都不跑,如果不是特別惡劣的天氣,能跑的話還是在量力而行、儘量跑一跑。

2. 無法跑步時,選擇合適的替代方式

無法室外跑步、又沒有室內跑步條件(室內田徑場、跑步機等)時,如何選擇一種合適的替代方式呢?

很多跑者的第一反應會是力量訓練。除此之外還有爬樓梯、腳踏單車等,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每天只用力量訓練來替代跑步。上面已經提到過,循環系統、能量代謝對訓練的連續性很敏感,而這方面能力是單純的力量訓練不能刺激到的,只能通過一定的有氧、無氧訓練。神經和外周組織對跑步的適應性,也需要通過維持一定的跑量,來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相比之下,通過力量訓練得到加強的肌纖維的絕對力量,卻更容易保持。

而且,光練力量,很難避免一次性做過多的力量練習。輕者肌肉痠痛厲害,重者可能出現橫紋肌溶解症(一種急性的肌肉溶解現象),尤其是某一個動作重複次數太多、局部負荷過大的時候。

大負荷的力量訓練,也需要比常規跑步訓練更長的恢復時間。每天練力量,最後很可能過度訓練,造成力量的負增長。所以,當訓練條件受到干擾、跑量較少時,雖然是一個很好的彌補力量短板的機會,但力量訓練只是跑步的輔助訓練,並不能代替跑步本身。

如果無法室外跑步、又沒有跑步機等室內器材。那麼爬樓梯就是一種更好的跑步替代運動。樓梯這樣巨大的爬坡(40-50度),運動強度比同等速度的平跑大得多,更加鍛鍊跑友們的心肺功能。也可以增加腿部肌肉力量、臀肌力量。

點擊閱讀:《腳踝力量訓練》《下肢力量訓練》

爬樓梯傷害膝蓋的說法並不確切,因為爬樓梯時只是腿部肌肉發力多、向上的推進力大,而重心的起伏振盪、落地的衝擊反而要小於跑平路。但需注意的是梅雨季節樓道溼滑,務必注意安全。

申城入梅丨梅雨季如何維持訓練效果

溼熱、多雨季節跑步的溫馨提示

1.雨天的穿戴

穿壓縮襪或較緊的運動襪。因為鞋裡積水會增加皮膚與鞋襪之間的相對滑動,這個摩擦容易導致破皮或水泡。襪子過鬆則會增加皮膚與襪子之間的摩擦,而相對較緊的襪子可以緊貼皮膚、最大限度減少皮膚受到的摩擦。最好不要不穿襪子,那樣腳與鞋之間的直接摩擦很大,非常容易磨破。

鞋子要儘量選擇抓力強、防滑功能好,而且儘可能是網狀、透氣性強的鞋。可能的話選擇鐵人三項競賽跑鞋:鐵人三項競賽跑鞋一般有很強的溼地防滑功能,鞋底設計了排水槽,保證了鞋內雨水的排出。不要穿防水鞋,它實際上不能防止雨水灌進鞋子,而且笨重、透氣性不佳。

在溼熱的雨天,汗水或雨水都會將衣褲浸溼,所以儘量選擇速幹、緊身衣褲,減少吸水後摩擦皮膚的問題。

2.注意補水

雖然是下雨天,水分蒸發慢,但不能忽略補水。因為溼熱環境下出汗量大,分和電解質流失多,反而需要更頻繁地補水。

3.量力而行

黃梅天跑步本身不是一件順利的事,過熱與電解質失衡都會對神經、肌肉產生壓力,並影響物質運輸和能量代謝效率,運動承受能力降低,這是非常正常的。

高溫高溼環境中運動,發生中暑和橫紋肌溶解症的幾率都會比正常條件下高出許多。所以,梅雨季節訓練,一定要量力而行(但不等於停止訓練),尤其是基礎較差的業餘跑者。如果突然出現平常沒有的不適感,比如頭暈、心慌、呼吸困難、肌肉抽筋,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停下來。

梅雨季節訓練時不能光盯著跑量和速度等“硬指標”,而要看重訓練效果。畢竟是比較困難的時期,這個時候誰“還在練”,即使沒有達到很高的訓練指標,也能把那些“完全不練”的人甩開一大截。

tips:梅雨季來臨,溼度高,注意食品衛生安全。物品注意防潮防黴變。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