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小米硬件综合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出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雷军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万众瞩目,港股市场首支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的小米在香港四季酒店召开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此次出席的高管有,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及联合创始人王川、黎万强、林斌、洪峰、刘德以及CFO周受资等。

小米董事长雷军表示,雷军称,小米承诺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如果超过的话,将把超过部分返还给用户。这是全球所有公司里面,唯一一家做出这样承诺的公司。雷军还继续表示:“我跟这些投资者讲,小米的理念跟其他的硬件公司的理念非常不同,小米会永远不赚超过5%的硬件利润。这样确保了无论在什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小米都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就是这样的承诺,使消费者进入我们店里面的时候,买小米的东西的时候,他会始终感受到厚道的价钱。”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承诺不赚超过5%的利润是业界良心,还是营销噱头?

笔者看来,两者都不是!这是大彻大悟的商业智慧!

为什么说,这不是业界良心?因为中国硬件企业很难达到5%的净利润!

事实上,在竞争激烈的硬件市场上,净利润率一直都很低。

创维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72.55亿元,净利润9433.57万元,净利润率1.3%。

海尔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592.54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净利润率4.3%。

另据小米公布的数据,2016年小米硬件净利润率为2.8%,达不到5%。

既然单独制造硬件的企业,都很难实现5%的净利润率,包括小米也未能实现。那么,雷军为何要宣布“小米硬件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多余的部分返还给用户”?

小米到底是不是又在做营销?

既然小米的硬件利润率仍未达到5%,所以就不存在“超出部分”,也就没必要“返还给用户”。

可是雷军这个承诺给人的感觉是,只有小米的硬件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其他同行都在搞暴利坑害消费者。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所有看到小米这个承诺的人都会有此感觉。因此,在知乎上,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小米又在用5%的净利润做营销”。

可是,刚刚发布的小米6X与OPPO的R11S配置一样,却便宜了数百元。此外,小米生产的空气净化器,号称与一些国外品牌的硬件相当,却把价格做到了1000元以内。这显然是比对手更好的控制了赚钱的欲望呀?怎么解释呢?

所以,“小米的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的说法又不像是一场营销,而是事实。因为相同配置,价格比同行低。

相同硬件配置,真的成本一样么?

有人说,小米手机和其他品牌手机,一样的CPU、内存大小、屏幕大小、拍照像素大小,比其他品牌便宜很多,所以小米赚钱少。

这种说法真的成立么?如果你认为,硬件的成本是由硬件的参数决定的,那就大错特错。一些主要零部件的价格是透明的,比如,手机的CPU、内存,因为这两个部件都来自高通、三星,价格是固定的。

而屏幕、摄像头模组、主板上的各种电阻、电容、其他电子元器件则有许多厂家可选择。比如,OPPO的R11S、vivo的X20选择三星的AMOLED屏幕就要比小米6X使用国产天马的LCD屏幕贵很多,但是小米不会告诉你它用的是天马的LCD屏。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此外,小米6X的上市时间晚于同行,这也导致了使用相关CPU、内存价格的下降,成本自然低于早半年多上市的手机。

除了你看不见的硬件成本差异外,研发、品质控制、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成本也不同。没有研发投入的产品,依靠抄袭和模仿,自然不用分摊研发成本。盗版书,永远比正版书便宜。

因此,看似相同的硬件配置,其实应该称为“相同主要硬件配置”。而成本的差异就出现在“非主要硬件配置”上。一些看似相同配置的硬件售价比小米的高,可能净利润和小米的硬件相差不大,甚至还不如小米的赚钱。

综上,小米对利润的承诺,营销成分大于事实。

可要是把这仅仅理解成小米的营销手段,那就低估了雷总的商业智慧了。任何一种业界,火拼到最后,销售价一定是无限接近成本价,除非你建立了垄断,筑起了护城河。相对于小米不足5%的利润,苹果公司的20%利润率,可谓暴利了。问题是苹果公司真的是靠卖硬件赚到手机届90%的利润么?事实上,硬件仅仅是平台,唱戏的是软件系统,ITUNES系统给苹果带来的延伸收益才是收益可观的真实原因。现在回头看,小米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么?雷总都说,小米估值=腾讯×苹果,并不是说小米的市值大于腾讯和苹果的总和,表达的是小米是一家硬件、电商,以及互联网全能型企业。

对于小米究竟是硬件还是互联网企业,雷军表示,自己不纠结小米是硬件还是互联网公司,小米身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那就是小米是全球罕见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联网基因、还是一家有电商基因综合性企业,小米在去全球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等大公司里面是唯一一家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新物种公司。雷军在IPO路演中称,小米去年的互联网收入99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不考虑电商的话,这个收入也进了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前25名。“就是不考虑我们电商收入,仅99亿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也进了世界前25名。小米的估值问题一直为市场所关注。此前,香港投行机构按小米的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的估值模型定价,预测小米估值高达700亿-85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把小米看作是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因为小米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互联网业务,此块业务毛利率接近60%。因此,控制所谓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真正的目的是:确保了无论在什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小米都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说白了,硬件送你都行,只要在软件生态系统上,赚取合理回报就行!

小公司玩的是硬件,大企业玩的是生态。你本来用的是苹果,可是你买了一个小米空气净化器那天起,你需要买个小米手机下载APP进行管理,再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地不断买进其他小米产品。理解了小米的承诺,你就了解了真正的生意经。

万科王石:超过25%的利润不做

王石才是“利润承诺”的先行者。

“永远也不赚超过硬件的5%利润”的雷军竟是王石同路人!

1992年冬天深圳的一次房地产沙龙研讨会上,我提出了:“超过25%的利润万科不做”的说法。这里的25%指的是年净资产回报率。

就毛利率来说,高低不能说明经营效率和经营理念,却同不同行业的特点息息相关,比如眼睛店行业毛利率80%,连锁零售行业毛利率很少超过10%的。咋看,投眼镜店比投资连锁零售划算的多,实际上,净资产回报率却相差不多,因前者的维持门面费用高,存货周转慢,后者量大取胜,存货周转快。

房地产住宅产业属于周转慢的行业,尤其经营物业出租的。90年代中后期,万科的净资产回报率始终处于10~11%的水平,2002年之后逐年提高到15%上下,并且仍有继续上升的势头,显示万科的经营效率在提高。但同万科确定的行业标杆(美国帕尔迪还有相当的差距)。至于2007年多少,信息披露原则,不便预测,但25%是做不到的。

您晓得80年代在深圳的民间贷款利率是多少吗?月息3.3%,请换算成年息。1992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热,投资房地产有句口头禅:低于40%的净资产回报不做。我针对这种流行的说法宣布:高于25%的利润不做。只是当时,没有人理会,继续拆高息追买节节上升的土地到了1993年宏观调控,许多房地产企业发生经营危机,万科的房地产业务却已70%的速度增长,经四年持续高速增长到1997年跃居上市房地产公司排名第一。

你说对了,90%的企业都做不到25%的利润。问题是,许多企业却在追求超过30~50%,甚至100%的超额利润。排除资源型或垄断行业,追求超额利润的企业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的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他取舍的结果。”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的确如此,如何使GE这样成熟的综合性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的头两年,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中,杰克·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

战略取舍的结果催生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而这种取舍,也令通用具有了“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10年后都不会落伍”。

虽然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的悟性还是审慎的理性抉择?GE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业绩,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的实施。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的稳健发展,同样得益于取舍之道。

“万科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的生意,利润达到200%~300%,这种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都挤进这个行当,供过于求,利润急转直下。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做过统计,赚钱的用黑字表示,赔钱的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过黑字。这说明市场很公平,之前你怎么暴利,之后你都要给我吐出来。”

此后,王石提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在那个屯地就能增长利润的年代,万科坚持快速开发,而这也让万科躲过了更多的危机。同时在1998年,万科开始了一个舍弃的过程,退出了很多赚钱的行业,而现在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的减法,万科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雷总和王总,一个将公司带到可以逐步挑战三星苹果的位置,一个将公司带到了房地产界的世界冠军,两位的是大企业家,都看到和把握了商业的本质,都是商业智慧上的同路人。你读不懂小米和万科的承诺,你就读不懂未来的商业格局。暴利是偶然的短期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任何行业都有价值回归的过程,你得为迟早要带来的命运做最长足的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