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散戶為什麼不賺錢?

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犯以下錯誤:

一、喜新厭舊、濫用技術指標。市面上流傳的技術分析理論、指標、形態多不勝數。個個覺得新鮮,哪個都想用用,一旦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不靈,就換一種。

二、只用一種分析方法,撞了南牆不回頭。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投資要注意多種技術分析方法的綜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種技術分析結果。投資者必須全面考慮各種技術分析方法對未來的預測,綜合這些方法得到的結果,最終得出一個合理的多空雙方力量對比的描述。實踐證明,單獨使用一種技術分析方法有相當大的侷限性和盲目性。如果應用多種方法後得到同一結論,那麼依據這一結論出錯的可能性就很小。

三、只學不思,不能持續優化分析方法。因為可用的方法太多了,往往會犯貪多嚼不爛的毛病,每個方法都是淺嘗輒止,並沒有真正吃透任何一種方法,對方法的長處、短處、適用範圍缺少深入的研究,或照本宣科的使用,或自以為是的改造,結果往往是方法的可用之處沒能發現,不可用、不該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

四、盲從技術信號,不做資金管理。在交易中,盲目的相信技術分析,每次確定交易就全倉殺入,從來不進行資金管理。一旦遭遇重大損失,就難有再次翻盤的機會。

五、頻繁交易,試圖抓住每一次交易機會獲利。實際上,真正給你帶來收益的,往往是有限的幾次交易。

六、用而不信。當指標發出止損信號時,不按信號草走。借用一位老交易員的話來說,技術指標的價值不是預判未來,而是多維度的呈現歷史。交易這輛車,向左開還是向右開,最終打方向盤、踩剎車的人將是你自己,指標只是告訴你“哥們,擋風玻璃該擦擦了”,“哥們,你快沒油了”,“哥們,你這都時速240了喂”……剎不剎車,隨你!但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卻會不由自主的懷疑指標的準確性,最終“車毀人亡”。

正統的技術分析從來都不是去預測行情,最多屬於統計學範疇,給出的只是一個概率分析的結果。也就是說技術指標只能給我們提供買賣信號,按照這個信號去操作,賺錢賠錢也只是一個概率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相對高概率的方式並加以嚴格執行。投資者如果能真正理解技術分析的意義,也許大家離成功就能更近一步!


股市的生存法則真的有那麼重要?生存法則又有哪些?

1、高吸低拋法則

投資人進入股票市場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賺錢的主要方法(由於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實在是少的可憐)是賤買貴賣,也就是高拋低吸。但是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在實際操作中的做法恰恰與此相反,他們都是在做高吸低拋。由此,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10個人投資股票只有1個人賺錢,兩個人不賠不賺,其餘7個人賠錢的道理。

2、72法則

投資界有個絕妙的“72法則”,即一筆固定數額的資金按照固定的複利投資,用72除以這個固定複利的年回報率,就是這筆資金翻一倍所需要的時間。比如你有10萬元,你投資股票的年回報率是12%,用72除以12等於6,也就是說6年後你的10萬元會變成20萬元。

3、信息不對稱法則

股票市場裡的信息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對稱的,因為你不可能比上市公司的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長的小姨子更早知道有關影響股票價格的重大信息。內幕交易雖然是法律嚴格禁止的,但是永遠杜絕不了,根本緣由在於利益驅動。

4、股票無好壞法則

有些投資人習慣把某些盈利能力強的公司股票稱為好股票,某些盈利能力差的公司股票稱為壞股票,這是不正確的。任何一隻股票都可能給你帶來利潤,也可能帶給你虧損。如果一家盈利能力強的公司股票價格上漲到很高的位置,它同樣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損失;如果一家盈利能力差的公司股票價格下跌到很低的位置,同樣能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益。投資人千萬不要根據個人的偏好進行股票分類,對所有的股票都應該一視同仁。

5、投機法則

進入股票市場的人(99.9%)都是來投機的,所謂投機就是投資於機會,也就是說買股票的人都是想賺快錢的。那些投機不成反被套牢的人往往說自己是長期投資者。既然是來投機的,就要做好賠錢的心理準備,而且要知道在股票市場裡賠錢是很快的。

6、聽消息賠錢法則

股票市場是消息滿天飛的地方,幾乎人人都有消息,人人都傳播消息。很多投資人四處打探消息,並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但是結果幾乎都是賠錢。往往消息來源越“可靠”,賠的錢越多,原因很簡單:投資人敢於重倉買入。有的莊家就是靠向有錢人散佈“絕密消息”來完成出貨的。

7、市場不可預測法則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股票市場的漲跌和點位。雖然很多機構和個人每天都在樂此不疲地在做這件事,那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僅此而已。

8、榮枯相生法則

繁榮和枯萎總是相伴而生的。沒有永遠上漲的股市,也沒有永遠下跌的股市。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要漲,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9、低價出黑馬法則

每年股市裡漲幅最大的股票大都出自低價股。這些股票平日不被市場關注,莊家便於收集籌碼。籌碼收集完成後,再配以不斷的利好消息,股票自然會大幅上漲。因此投資人平日不妨花點時間來關注那些低價冷門股。

10、買了跌賣了漲法則

很多投資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一直上漲的股票,自己一旦買入,就開始跌了;而自己持有的股票一旦賣出,該股立刻大幅上漲。好像市場成心在跟自己作對。針對這一現象,市場總結出一句名言:買不看跌,賣不看漲。


到底誰在操縱著中國股市?

在一個大草原上,小股民就是羊群,而莊家是狼。我這樣定位大家可能沒什麼意見吧,中國股市裡70%股民賠錢,這基本上是真實的。就像打麻將一樣,四個人打,三個人賠。這三個人的錢自然流入到那一個人口袋裡去了,也就是說,股民所賠的數萬億既沒消失,也沒揮發,而是轉移,轉移到少數人口袋裡去了。這就是狼吃羊的故事。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在草原中,羊看到狼會跑,為什麼?怕它把自己吃了。但在股市裡卻不一樣,大部分人買股票喜歡買有莊股,說有莊股拉起來就兇了,會漲的快,最好是強莊。羊在草原上吃什麼?吃草。它會選擇有狼的地方去嗎?而且這個狼還非常彪悍。絕對不會。

這就是股民的自我定位上的錯誤,你本來是羊,吃草就行了,這個草就是找個業績良好的股,在合適的價格下把它買來,然後每年等著分紅送股來升值。但大部分股民不這樣,總想跟著狼後面吃點殘羹剩渣,這還有不虧損的道理?所以,大草原上的羊群大部分保留,而股民大部分都被吃了。

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市場主力是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相當於存銀行了,我不賣,就是不賣,打死我也不賣,這個股質地又不錯,業績良好,憑什麼讓我賣?過幾年肯定會漲回來的。這時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後70%或者80%以上時反而說了聲:“莊爺爺,偶怕你了,給你行了吧。”喀嚓一刀,割個乾淨。

這種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在套得少的時候不賣,結果到賬上所剩無幾時反而能痛下決心割乾淨呢?其實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因為幾年的牛市思維慣性,使你堅決相信牛市還存在,跌20%咱補倉,攤低成本,等它反彈到我不虧時我就出局。但情況卻不如你料想的,散戶大部分表現為兩種: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願意出了,還想再賺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股價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戶的補倉不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擴大了虧損。


主力常用的三大建倉手法:

1、順勢打壓建倉。

主力打壓股價的意圖很好理解,目的就是想從投資者手中籌集到更多的廉價籌碼。主力通常會提前買入一部分股票,隨後利用手中籌碼拋售打壓股價,股價會呈現快速下跌破位的趨勢,當投資者恐慌拋售時,主力在順勢買入廉價籌碼。

盤面特徵:股價快速下跌,盤面多次收出放量陰線。底部確認後又會出現連續放量陽線。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2、盤整震盪建倉。

箱體震盪的走勢在市場中較為常見,幾乎走勢都不受大盤影響。主力介入這樣的股票通過反覆打壓股價,消磨投資者耐心來獲取籌碼。有些上市公司是優質的白馬股,業績優秀,在難以打壓股價的情況下,主力只能選擇這樣的方式讓散戶交出籌碼,主力建倉時間較長。

盤面特徵:區間K線小幅震盪,盤整為主。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3、拉高建倉。

拉高建倉是主力獲取籌碼時間最短,成本最高的一種方法。一般是股票基本面突發利好,主力迫切的想介入,於是通過拉高股價誘惑投資者賣出股票來獲取籌碼。在股價拉高的同時,成交量和換手率大幅提升,上漲的過程中有時還會出現較大的震盪,這都是主力吸收籌碼的手段。

盤面特徵:K線以大陽線為主,上漲初期寬幅震盪,短期內成交量和換手率迅速放大。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跟莊技巧

1、底部溫和吸籌

要知道,莊家的資金量是巨大的,不可能一次性介入一隻股,莊家的吸籌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震盪整固,股價在底部穩步抬升,震盪就是為了讓我們散戶失去耐心,拋出自己手中籌碼,這其中股價是不可能騙人的,底部會有一個逐步抬升的走勢,這就是莊家吸籌的一大表現,這樣的個股可以加自選關注。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2、縮量洗盤

主力通過放量洗盤可以嚇走許多低成本的獲利盤,同時也在巨量出現時進行加倉買入,但這種放量洗盤也會給其他聰明的機構逢低買入的機會,造成原有主力手中籌碼的丟失,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為了既達到洗盤目的又不失去手中籌碼,主力就會採取另一種洗洗盤方法,即無量洗盤。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無量洗盤的k線形態是主力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成交量越來越小,與前期的放量相比,當前的量能大幅萎縮,縮量洗盤在技術形態上很容易區別。投資者在買入的安全性方面也比放量買入的安全性要高得多,因為主力是無法在不斷萎縮的成交量中完成出貨操作的。

3、吃光套牢盤,快速吸籌

這是莊家的一種很極端的吸籌手法,在股價即將進入主升走勢之前,莊家為了能夠快速吸籌,可能不計成本運用這種手法,莊家會關注股票套牢盤最集中的位置,而當股價到達這個區域的時候,股價忽然快速拉昇,解放此區域所以套牢盤,這可能就是莊家最後的吸籌階段,套了這麼久,投資者第一想法會不會是“趕緊跑”,可能會有人說都漲停板解套了,誰跑誰是傻子,那如果朋友深套半年突然一波拉昇解套,那你敢說自己不拋嗎?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4、填坑主力

中國股市終究獨自打臉,A股註定暴跌:到底是誰在侵蝕中國股市?

當市場上出現突發的利空政策或者主力判斷失誤,往往都會造成一批莊家的被套,由於他們的資金量比較大,他們出逃的難度相對而言就也比較大,當莊家跟散戶在搶跑道時,五一主力是不具備什麼優勢的,最後莊家無奈的被套其中。未來的結果就是莊家會填坑,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穩定獲得這個坑高的利潤的。


止損是投機藝術的基本功

投機的含義並不是賭博。“投”的意思是抓住、把握、適當利用、尋找;“機”指機會、時機、事物的本質規律。一位撲克高手幾乎以賭博為生,他告訴我成功生存的秘密:第一條,如果你希望獲勝,你必須瞭解打牌的基本規則;第二條,當運氣不好時,只輸到所帶賭金的三分之一,立刻不玩了。我想,他的操作原則同樣適合證券市場。其中第二條就是本次討論的範圍:界定賭桌上輸錢的最低限或證券市場中交易的止損位。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員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鱷魚原則”(AlligatorPrinciple)。所有成功的交易員在進入市場之前,都要反覆訓練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

該法則源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越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穫越多。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它咬著你的腳並等待你掙扎。如果你用手臂試圖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便同時咬你的腳與手臂。你越掙扎,便陷得越深。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惟一的生存機會便是犧牲一隻腳。若以市場的語言表達,這項原則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誤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藉口、理由或有所期待,趕緊離場!

其實,不論是股市、匯市、期權交易,其交易技巧都是相似的。“止損”的重要意義只有少數人能“徹悟”,所以也就少數人能在金融市場上賺錢。“止損”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它使你鮮血淋漓,但它也能使你不傷元氣地活下去;它可以不擴大你的虧損,使你化被動為主動,不斷尋找新熱點。在金融市場上生存,有時需要耐心,有時需要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僥倖,不懂得止損的投資者,就輸在僥倖上。僥倖是止損的天敵,止損是投機藝術的基本功。

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這項原則,否則會帶來慘痛的教訓。還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公司負責管理一塊小規模的資金,在股票上取得較好的收益後,趁著股市調整期,我在商品期貨A上建立一個很小的沽出頭寸。不久價格開始上漲,達到止損位。然而,我當時不僅沒有接受1萬元的損失,反而以更高的價格繼續建立一個更大的沽出頭寸。可是,價格繼續上漲。怎麼辦?我依仗著原材料降價的消息,又建立了一個小規模的頭寸。結果,傳出該商品將減產的消息!我每採取一步挽救措施,情況便進一步惡化。市場這隻鱷魚終於飽餐一頓,把我的1萬元虧損擴大為8萬元,這僅僅因為我沒有遵守一項我明明知道的原則。在1999年初,當我所在的公司錯誤地在績優股上開始建倉時,依靠止損的技術,迅速將資金轉入低價大盤股,最終獲得了戰略性勝利。

以上我談了這麼多關於止損的內容,全都是建立在投機操作的基礎上的,只是針對投機操作的階段。真正的投資在操作階段不需要止損。我之所以談了這麼多止損的問題,不是鼓勵人們積極投機,而是針對證券市場的現實而言,不信,你可以隨便調查任何一個投資者、基金經理,他們是否真的在證券市場上投資?投資的比例能超過10%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投資也有止損,但更多的時候叫止盈。投資的止損不同於投機的止損,投機的止損只相對於價格的變化,投資的止損相對於基本面的變化。投資家宣稱真正的投資永遠都不需要止損是不對的,因為,包括巴菲特這樣的大投資家也止損,在哪裡止損?在所投資公司失去成長性、基本面惡化時,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