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哪些绘画作品具有“感物而动、直抒胸意”的意境?

杨晓东藏王

“感物而动,直抒胸臆”这句话有点抽象。我理解就是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的意思。

其实,在中西方的许多绘画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感物而动,直抒胸臆”的意境,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写实作品还是抽象作品,都是这样。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本斯以他妻子为模特创作的“三美神”。

鲁本斯《三美神》


鲁本斯是德国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绘画开拓者。他受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提香两位大师的影响较大,但他又不拘于古法,突破传统,大胆创新。鲁本斯认为,“人物写实不仅要表现人物的美,还应更多地表现人物精神层面的东西”。

鲁本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或人体写实油画,他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对对人物寄托的思想情感通过作品“感物而动,直抒胸臆”,恣意挥洒,奔放不羁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大气、洒脱、痛快淋漓的感觉。

拉斐尔《三美神》


在鲁本斯以前,油画中的的女性大都容貌俏美,温婉柔和,身材纤巧,婀娜多姿。但鲁本斯却独树一帜,他画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人高马大膀阔腰圆臀厚腿粗简直称得上“彪悍”,突破了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当时也遭至很多非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鲁本斯笔下的人物有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美,别开生面,看上去“更真实,更动感,更耐看,也更有感染力”。

艺术贵在创新。鲁本斯的作品不拘传统,“感物而动,直抒胸臆”,开一代画风之先河,也使他成为巴洛克绘画艺术的早期代表人物,对后来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谁怜一灯影

昨天便见此问题,但一直未提笔作答。因为见有人似乎将“直抒胸臆”理解为了“袒胸露乳”,并于文末附了几幅人体油画,一时间被弄得手足无措了。(好在该答案已被折叠。)

题主所讲的“感物而动、直抒胸臆”,是艺术品和文学评论中常用的两个词汇,但这两个词用起来容易,真要直白的解释,恐怕真的是要下一番功夫。

何为“感物而动”及相关作品。

我个人的理解是,“感物而动”更侧重于指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即强调艺术家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或人物、事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善于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艺术,是对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反思和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据此来看,感物而动,应该是所以优秀画作的一个共性,只是在共性之间又难免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就这类油画作品来讲,我想许多风景画和静物画更能体现“感物而动”。其实,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所附的《星空》,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幅《星空》描绘是就是梵高窗外的景象,只是采用了后印象主义风格来进行创作。但从灵感和画风来看,就是一幅典型的“感物而动”的作品。

当时梵高的内心很躁动,甚至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透过窗外看夜色的景象时,这种躁动变得更为明显,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夜空的空旷、浩瀚,使得梵高的内心躁动不安,并充满了惶恐。而这种感觉又通过画笔呈现在了画面上。

如果说,梵高的“感物而动”太过抑郁阴沉,那么康斯太勃尔的“感物而动”则更显得清净爽朗。

上面这幅《干草车》,是康斯太勃尔的名作。画中描绘的是一辆运干草的马车,正在涉溪而过。这个场面是乡村中常见的景观,但这个画面却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最终成将田园中的许多美好的因素都融合在了一起:色彩透明的云朵、翠绿的草地和古树、简约朴素的农舍,盥洗衣服的农妇、欢叫的小狗,整个画面清新自然和谐,呈现出一种震撼的美!

何为“直抒胸臆”及相关作品。

“直抒胸臆”相对较为容易理解,即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情。我想,在这方面,波提切利的《诽谤》应该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吧:

裁决者高高在上,长了两只驴耳朵,他的身边是“猜疑”和“无知”,他们是裁决者的参谋。台阶之下,居于核心的是五位当事人:“嫉妒”“叛徒”“虚伪”“欺骗骗”和“无辜”。

在他们的背后,则是身着黑色长袍的“诽谤”,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

画面的内容很明显:“无辜”承受着不明之冤,“诽谤”躲在背后观察着一切,同时“真理”女神又伫立在最后。而波提切利则是批判现实世界的阴暗,同时坚信真理必然战胜阴谋。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或许有不甚准确之处,欢迎交流讨论。


碣石樵子

对于“感物而动,直抒胸臆”我是这样理解的,那就是它代表着一种画风,也就是用一个自然界的事物或者是人物来寄托画家的某种情感和思想,这和我国古诗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抒胸臆”那就更好理解,那就是不含蓄地直接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审美,一个画家可以在他的画作中表现爱憎,且非常明显,可谓是直抒胸臆了。


那么对于这一类画,中西方的画作就多了,但我觉得国画不完全属于这个范畴,因为国画中的写意则完全不能这样来理解了。它本身就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意境深邃而幽远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举出很多作品例子了。

例如像西方这样的人物画,无疑就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了,因为人物画不需要过多的因素来修饰,单单就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身体姿态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像这类的写实油画,没有含蓄的成分,画家直接地表达一个女子的美丽,
表现女子的睡态,不用过多的点缀,似乎一个安静甜蜜的梦就形成了轮廓!

然而有些画家善于把直抒胸臆和委婉的表达手法相结合,制造出一些画面上的戏剧性,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


铁匠的头发

几乎很多人都会认为“感物而动、直抒胸意”是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下艺术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意境或者说是欣赏者用自己的思想意境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内心感觉,注意了,前后两者的思想意境是不一样的,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通俗直白的讲,“感物而动、直抒胸意”的意境,是说明“画中的人物原本都是属于静止状态,却让欣赏者直接通过视觉就感觉到画中的人物是灵动状态,而且画中人物的神情、场景,让欣赏者有共鸣、身临其境可以互动的感觉”,然而在中西方所有绘画作品中只有3D油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让人产生“感物而动、直抒胸意”的意境,当然了,这意境是直接通过视觉就可感觉到,不用动用自己的思想意境去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