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来袭,美联储上调25个基点,全球国家蠢蠢欲动,中国或将追随

加息来袭,美联储上调25个基点,全球国家蠢蠢欲动,中国或将追随

美经济数据暗示加息条件成熟

近期,美国主要经济数据超出预期给了美联储三个月内再次行动的底气。

6月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5月非农报告。数据显示,美国5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3万人,远超预期的增加18.8万人。6月2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小幅降至22.2万人,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此外,美国商务部5月31日公布的美国4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增幅创五个月来新高。数据显示,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月率为0.2%,高于预期0.1%;年率为1.8%,与预期持平。

美国PCE物价指数是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路透分析师认为,这一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初重拾动能,通胀继续稳步回升。

当地时间5月23日,美联储公布的会议纪要指出,所有与会者都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GDP会更快增长,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并暗示对适度超出2%的通胀目标表示欢迎。

《金融时报》称,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目标利率一直低于2%的通胀目标。此次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利率与通胀保持在目标水平附近相一致,利率也从目前的适度宽松逐渐走向中性,并在一段时间后略微超过中性水平。

加息来袭,美联储上调25个基点,全球国家蠢蠢欲动,中国或将追随

全球市场如何反应?

虽然全世界早就猜到了美联储这一手,但能否充分抵御美国加息的冲击,就要看各国的“运气”和经济体的健康程度了。

当地时间14日晚间20:45,欧洲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议,会议对于何时结束QE的决定至关重要。

外界关注的焦点在于,在经历了长达43个月,总额2.4万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之后,欧元区的经济是否足够让欧央行结束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刺激计划。

英国、加拿大等央行此前都不同程度地跟随美联储加息动作;中国人民银行也曾上调MLF、SLF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利率,来调节国内的利率水平。

不过,美联储的加息将不可避免地吸引资金回流美国,对于一些“体质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资本的撤离可能带来金融市场上的危机。在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巴基斯坦纷纷倒下之后,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

主流观点认为,欧洲央行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将债券购买量从美元300亿欧元减少至100亿-150亿欧元,并在年底终止QE。2019年中期欧洲央行料将首次加息。

实际上,由于美联储加息节奏已经相当清晰,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也选择了跟随加息或者缩表操作:2018年3月,日本央行副总裁雨宫正佳表示不排除加息可能;2017年11月,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十年来首次;2017年7月-2018年1月,加拿大央行也进行3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升到了1.25%。

加息来袭,美联储上调25个基点,全球国家蠢蠢欲动,中国或将追随

中国会不会跟随加息?

在市场普遍关注流动性是否会再度受扰动因素影响背景下,中国央行下一步货币操作引人关注。据报道称,多位专家表示,不排除中国公开市场跟随加息,此次中国央行大概率跟随美联储“加息”,但长期中美利率趋于脱钩。考虑到当前央行操作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仍有较大缺口,存在一定的扭曲,再加上美元升值会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压力,所以不排除中国央行仍会借此机会,象征性的在公开市场加息,但这对国内流动性的冲击非常有限。而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降准等操作工具,呵护流动性,支持金融严监管下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的进程,货币政策已回归中性。长期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随着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中美利率将会趋于脱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