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成为国际移民目的国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成为中国规范移民的重要流向地区,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侨汇汇出国;“千人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回流占比明显提升;国际旅游赤字明显;出国留学增速放缓,来华留学人数增长迅速;全国各地掀起“人才争夺战”,将争夺国际人才作为重要着眼点……全球化智库(CCG)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6月9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称,当前中国国际移民呈现诸多特点。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成为国际移民目的国

一带一路沿线成为中国移民重要流向地区

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国际移民来源国,内地国际移民占总人口比重仍是世界最低。即使包括了出生于香港和澳门地区但在内地生活的人口数量,在中国内地也只有约100万境外迁入移民,迁入内地的境外出生人口(包括港澳居民在内)仅占中国总人口的0.07%。“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也成为中国规范移民的重要流向地区,中国内地移民的前20大目的国中有7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44.86万)、孟加拉国(17.78万人)、泰国(10.03万人)、印尼(7.03万人)、俄罗斯(5.62万人)、菲律宾(3.6万人)、缅甸(3.37万人)。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成为国际移民目的国

中国在不断从国际移民来源国成长为治理方式与机制不断进步的国际移民目的国,外国人“来华逐梦”也呈上升趋势。报告提到,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目前在汇丰全球职业发展排行中位居世界第二,外国人移居到中国可以获得各类职业与收入上的优势。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居住于此区域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比例几乎是在欧洲该比例的3倍。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在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概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以上。

随着来华就业的外籍人士的增加,世界银行2017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侨汇汇出国,虽然比2015年的第四名下降一名,但与排名前一位的德国差距很小,而且连续两年位于前五名,已经能说明中国不再只是国际移民的来源国以及侨汇的汇入国,而是不断成为国际移民的目的国。侨汇的汇出金额也能反映出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工作与发展情况。

“千人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回流

报告显示,2008年~2017年,中国实施了13批次的“千人计划”,目前共引进人才7000余人。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尤其是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例如2013年北京就有合同聘用境外专家22604人,持工作签证者20869人。上海合同聘用专家更多,达51805人,持就业签证者达58911人。海外专家的进入能为中国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成为国际移民目的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升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在全球移民大趋势下,中国亟待推出具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回流占比明显提升,中国正在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国移民政策或将大量国际人才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无论是作为中国应对老龄化的“人口红利”,还是作为中国创新发展原动力和“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的“人才红利”,都是宝贵的财富。

国际旅游赤字明显

移民报告援引CCG2017年的旅游报告称,中国入境游客由2005年的1.2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34亿人次,11年间增幅为11.2%。这与2005~2015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数312.9%的增幅相比,差距颇大。2017年,剔除国内居民出境人数减去前往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内地游客访问量,中国国际游客赤字为3163.52万人次。除了形成国际旅客赤字外,中国入境游客数量虽有增加,但增速低于发达经济体(2005~2015年增长38.9%)和新兴经济体入境游客的增速(2005~2015年增长57.2%),同时低于亚太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期增长81.3%)。

出国留学人数增速放缓来华留学人数增长迅速

报告称,在教育影响力深入及政策的推进下,外国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留学生就学层次日趋多元化。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54.45万人)的增速比2015年有所放缓(增速下降8.17%),但中国依然是美、加、澳、日、韩、英等国家的主要外国学生来源地。同时,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教育部2010年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同时预备将中国在2020年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外籍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2016年,来华留学生就达到44.3万,比2015年增长11.3%,比2004年的数量(11.1万)增长了近3倍。

争夺国际人才应成为重要着眼点

报告指出,国内的“移民”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现在中国从人口红利开始转向人才红利,各地城市都逐渐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争夺战打破了大城市对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人才流动,松动了户籍对人才的限制。从这个角度看,“人才争夺战”有其突出的积极意义。

报告认为,地区发展要注重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政府要深化户籍改革,完善对“国内移民”的服务。人才既要有包括大学生以及创业者等在内的高端人才,也要有职业白领、技术蓝领以及城市运行服务人员等。比如说,深圳人口有2000多万,其中有1000多万人没有本地户籍,但这些人中有大量优秀人才,政府在吸引人才时要注重这部分人群,加快户籍改革,完善配套服务,将这部分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留住用好。在人力资源越来越“值钱”的当下,不应将人口多当作一种负担,唯有努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打造出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并把这种优势打造成城市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