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財務造假“為”保殼?NO,財務造假或“能”保殼!連續四年虧損依舊馳騁在A股市場,股價暴跌70%背後,市值不足11億元!僅剩8479戶股東,已無韭菜可割。

6月8日(週五),*ST聖萊股價報6.77元,跌幅1.74%,市值為10.8億元,為兩市最低市值股。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筆者注意到,6月8日證監會發佈會,宣佈對3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其中便涉及了*ST聖萊。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原因是公司2014年已經處於虧損,為防止被交易所特別處理,聖萊達走上了違法違規的道路。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對此,證監會決定對聖萊達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於相關責任人員,證監會將另行依法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據聖萊達2015年度年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為431.43萬元。但扣除虛增金額後,聖萊達2015年實際淨利潤為-1068.57萬元。

然而,做了一次假之後,業績仍未得到實質改變,最終也未能逃脫ST的命運。

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淨利虧損3473.86萬元,同時年報還被出具了非標;2017年在營收增長23.24%的情況下,虧損卻繼續擴大,當年淨利虧損5689.83萬元。

也就是說,若2015年未使用特殊手段扭虧,*ST聖萊已經連續四年虧損,或已是退市股一員了!

如此一弄,退市風險明顯延遲了!那麼問題來了,財務造假“為”保殼?NO,財務造假或“能”保殼!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回來*ST聖萊股價,更是慘不忍睹……

2017年4月18日,聖萊達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4月19日開始連續走出4個跌停板,隨後4月28日起開始停牌。

2017年12月20日,化身為ST股的聖萊達復牌,連續走出8個跌停板後繼續殺跌,至如今的6.77元,近120個交易日其股價累計跌幅超70%。

而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持有該股的股東數為8479戶,一路殺跌下來,或已無韭菜可割……

公開資料顯示,聖萊達原是寧波一家生產小家電的企業,2010年上市後,業績持續下滑;2015年被名極一時的會所前老闆看上後,公司迎來了新的實控人覃輝,並且注入了影視資產。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覃輝對外界認為“天上人間”是“色情場所”的說法非常生氣,“我可以說當時沒有哪個夜總會比‘天上人間’正規。”

目前,覃輝是星美控股、星美文化旅遊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ST聖萊的實控人。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除此之外剛泰控股也涉財務造假 經營現金流6年淨流出58億元!

剛泰控股自2009年以來先後涉足了房地產、鋼材貿易、礦業、黃金零售、互聯網珠寶O2O和文化傳播等領域。我們知道好公司通常都會專注主業,在特定領域深入耕耘,剛泰控股的朝三暮四程度讓人驚歎。同時公司歷史上不停的併購亦存在高價收購大股東資產或侵佔中小股東權益,高溢價併購疑存抽屜協議,多個標的連續多年未完成業績承諾卻不進行商譽減值等問題。

查閱剛泰集團2017年報表,2017年公司在營業收入下降20%的情況下依然錄得盈利小幅增加。但是最讓人驚奇的是,從2015年到2017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全部為負數,三年內分別流出了5億、14.8億和15.9億。同時進一步回溯,新浪財經發現自 2012 年以來,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已連續 6 年為負,合計淨流出 58.58 億元。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我們知道經營性現金流對公司非常重要,是反映公司真實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二級市場估值大多數也以來DCF現金流進行估值。經營性現金流量管理是企業生存的前提,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現異常,即使企業的賬面利潤再高,財務狀況也將面臨很大風險。

更嚴峻的是,根據現金流量表,不光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投資現金流亦連續為負,過去兩年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合計流出13億,公司只有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正,過去兩年依靠籌資活動獲得資金合計約15億人民幣。簡而言之,公司現金流全部依賴外部融資。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年報披露,在收入規模和投資規模下降的情況下,公司負債期末餘額 67.21億元,同比增加 10.1 億元,其中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餘額合計增加5.32 億元,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餘額增加 6.6 億元,2017 年度財務費用 2.95 億元,同比增加 6,692 萬元。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根據年報披露,公司EBITDA全部債務比僅為0.16,也就是說即在利息、稅、折舊、攤銷之前的盈利收入不過是整體負債水平的0.16,如果加上相關支出,那麼公司盈利收入對比全部債務將會微不足道。如此高的負債規模和低下的盈利能力,新浪財經對公司長期財務穩健性存疑,尤其是在國內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如果公司一旦無法獲得新增外部融資,公司連續6年為負的現金流和鉅額債務隨時都有可能使公司陷入財務危機。

根據上交所聞訊函指出,年報披露公司 2017 年分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20.78 億元、18.93 億元、12.11 億元和 30.34 億元,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 7,343 萬元、1.4 億元、9,065萬元和 1.71 億元;

2016 年分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23.24 億元、27.51 億元、21.54 億元和 34.35 億元,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 1.92 億元、1.73 億元、8,654 萬元和 9,948 萬元。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公司季度經營數據波動較大,2017 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扣非淨利潤則相對變化較小,2017 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小幅下降,扣非淨利潤大幅下降,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下降但扣非淨利潤卻大幅增長。

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1)2017 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以及扣非淨利潤變動相對較小的原因及合理性;(2)2017 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小幅下降,但扣非淨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3)2017 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下降但扣非淨利潤卻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簡而言之,第四季度實際上80%都依舊是批發業務,但是在這個基礎上,零售業務僅僅20%的比例,卻在公司收入同比下滑 11.68%的情況下,使毛利率提升了 7.46 個百分點,毛利額同比增加 1.83 億元。基於此,我們認為公司的解釋完全不符合常識,再結合公司在銷售費用和人員上的蹊蹺,我們認為剛泰控股或涉財務造假。

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個知識點,如何識別十大財務造假!

一:虛構收入

這是最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有幾種做法,一是白條出庫,作銷售入賬;二是對開發票,確認收入;三是虛開發票,確認收入。這些手法非常明顯是違法的,但有些手法從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實質是非法的,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二:提前確認收入

這種情況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確定性時確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適當運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收入。四是提前開具銷售發票,以美化業績。在房地產和高新技術行業,提前確認收入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房地產企業,往往將預收賬款作銷售收入,濫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為例,按規定工程收入應按進度確認收入,多確認工程進度將導致多確認利潤。

三:推遲確認收入

延後確認收入,也稱遞延收入,是將應由本期確認的收入遞延到未來期間確認。與提前確認收入一樣,延後確認收入也是企業盈利管理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一般在企業當前收益較為充裕,而未來收益預計可能減少的情況下時有發生。

財務造假“為”保殼?連續四年虧損,股價暴跌70%已無韭菜可割!

四:|轉移費用

上市公司為了虛增利潤,有些費用根本就不入賬,或由母公司承擔。一些企業往往通過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待處理掛帳等跨期攤配項目來調節利潤。少提或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將應列入成本或費用的項目掛列遞延資產或待攤費用。應該反映在當期報表上的費用;掛在“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或“預提費用借方這幾個跨期攤銷帳戶中,以調節利潤。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或者調低上市公司應交納的費用標準,或者承擔上市公司的相關費用,甚至將以前年度已交納的費用退回,從而達到轉移費用、增加利潤的目的。

五:費用資本化、遞延費用及推遲確認費用

費用資本化主要是借款費用及研發費用,而遞延費用則非常之多,如廣告費、職工賣斷身份款費等。例如將研究發展支出列為遞延資產;或將一般性廣告費、修繕維護費用或試車失敗損失等遞延。在新建工廠實際已投入運營時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狀態進行會計核算,根據現行會計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廠工人工資等各項費用、貸款利息均計入固定資產價值而非當期損益。通過此方法可調增利潤。還有如費用不及時報帳列支而虛掛往來,按正常程序,發生的加工費、差旅費等費用應由職工先借出,在支付並取得發票後再報帳衝往來計費用。在年末若職工借款較大應關注是否存在該等情況。

六: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調控利潤

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狀況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有較大的利潤調節空間。由於資產減值會計內涵複雜性,決定了同樣一項資產有不確定性的價值,因為資產減值實際上是摻雜企業管理當局主觀估計的一種市場模擬價格,資產減值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管理當局利潤操縱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此次新增的四項減值準備涉及到不動產及無形資產的估價,與舊四項準備相比,資產減值計量難度更大,甚至大大超過上市公司財務部門及審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除非尋求專業的不動產及無形資產評估師幫助外,否則根本無法得出恰當的資產減值標準,從而影響減值準備計提的正確性。這就更為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提供了空間。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玩會計數字遊戲,主要遊戲規則是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推遲或提前損失,典型表現為某個年度出現鉅額虧損——讓我一次虧個夠。

七:製造非經常性損益事項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例如資產處置損益、臨時性獲得的補貼收入、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利息、合併價差攤入等。非經常性損益雖然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它不具備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特殊性質,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機會,特別應關注的是,有些非經常性損益本身就是虛列的。

八:虛增資產和漏列負債

操作手法有:多計存貨價值:對存貨成本或評價故意計算錯誤以增加存貨價值,從而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益。或虛列存貨,以隱瞞存貨減少的事實;多計應收帳款:由於虛列銷售收入,導致應收帳款虛列;或應收帳款少提備抵壞帳,導致應收帳款淨變現價值虛增;多計固定資產:例如少提折舊、收益性支出列為資本性支出、利息資本化不當、固定資產虛增等;漏列負債:例如漏列對外欠款或短估應付費用。

九:潛虧掛賬

當前上市公司賬面資產很多為不良資產,為了擠出水分,《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八項減值準備,但很多上市公司減值準備根本未提足,這裡面原因很複雜,當初改組上市時,基於包裝的需要,虛增了一塊資產,可能掛在應收款項上,也可能虛增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些投資項目根本就是虛的或為不良資產,但也掛在賬上。上市以後,因原主業不行,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就急劇減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計提減值準備,另外,上市後繼續包裝,造成多項資產尤其是應收款項虛增。這些賬面不良資產帶來的潛虧金額往往很大。

10:資產重組創造利潤

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便是資產重組。然而,近年來的資產重組老是使人聯想到做假帳。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便在於資產重組。通過不等價的資產置換,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目前仍然是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法之一,雖然因“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差價不能計入利潤”新規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過非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方式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