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的重大變革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了大發展時期,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是人類歷史上生產力的一次偉大變革,質的飛躍,是資本主義制度戰勝舊的生產關係,確立其對世界統治地位的決定性因素。這場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是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英國資本主義長期發展和積累,在資本、勞動力、生產經驗和市場等方面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這場工業革命的特點是機器大生產代替了手工生產。從1765年“珍妮紡織紗機”的出現開始,發明機器的技術革新首先在棉紡織業展開。另一個特點是1785年瓦特對蒸汽機的改過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19世紀以後,工業革命由紡織業延伸到交通運輸業,蒸汽火車、蒸汽輪船開闢了人類交通運輸的新時代。採煤、冶金等行業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一個新的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1840年前後,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一個“真正近代意義上”的強國。為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奠定了經濟基礎。18世紀末,工業革命擴展到歐美其他國家,法國、美國、德意志、沙俄和日本陸續開始和完成工業革命,為這些國家的資本主義戰勝舊的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它由生產技術的革命發展為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在生產力極大提高的作用下,資產階級隊伍壯大了,對社會的改造也深入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開始了。工業革命使社會結構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併成為近代社會具有決定性的兩大對立階級。工業革命使世界東西方關係發生重大變化,造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總之,標誌著生產力進步的工業革命開始了資本主義世界一體化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