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刊文稱盒馬為亞馬遜改造全食立榜樣

美媒刊文稱盒馬為亞馬遜改造全食立榜樣

(Harrison Jacobs拍攝於盒馬鮮生。人們可以掃描二維碼下單送到家中。)

他覺得這才是“零售業的未來”。

幾乎同期,有消息稱,亞馬遜正和印度實體超市集團Future Retail談判收購對方 10%的股份,來讓自己在線下實體零售業有些存在感。

這一幕幕看上去太熟悉了。過去兩年,阿里巴巴早就開始在不斷打通線上線下的邊界,進入吃穿用各個領域,人們用“新零售”形容這一切,如今這也是中國最時髦的概念。

亞馬遜不可能沒有留意到它這個老對手的舉動。一年前,亞馬遜終於把有機超市全食(Whole Foods)收入囊中。目前的整合看上去還很漫長,亞馬遜在很多領域經驗豐富,但是超市和生鮮不在其中。除了調價和藉此多拉攏了一些亞馬遜會員,並沒出現更有創造力的打法。

全世界的零售業都在經歷劇烈變化。這自然引發了像《商業內幕》這樣的美國媒體到中國一探究竟。Jacobs也寫道,“在亞馬遜收購全食之前很久,阿里巴巴早已投資了高鑫零售、銀泰、蘇寧、居然之家,等等等等。自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在線下零售上投入了上百億美元。”

Jacobs感慨道,盒馬才是亞馬遜改造全食的方向。他觀察道,盒馬雖然不及全食麵積大,多數店品類只有5000種,但是線上可以達到3萬種,目前超過一半的人在線上下單,未來可能達到80-90%。未來五年會開到2000家。

Jacobs也沒錯過那些“很中國”的細節,“當地人過去喜歡講‘學區房’,現在講的是‘盒區房’,就是那些在盒馬3公里配送範圍內的小區。“他還在盒馬的海鮮臺上買了只螃蟹,“這裡看上去像是傳統的海鮮市場,不過整整齊齊,無可挑剔。”

雖然很多人並不像他一樣有實地體驗的機會,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做比較,也認為阿里巴巴具備顯然的領先優勢。

諾丁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Nelson Blackley就表示,“根據亞馬遜過去這些年的變化,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將改變接下來若干年零售市場的未來。“經常來訪中國的斯坦福大學的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也分析說,“讓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區分開的,是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前所未有的增速。”

對於正在發生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現實,知名貿易和商業新聞媒體Tamebay的Chris Dawson也評論說,“除非市場熱情擁抱阿里巴巴這樣的新零售整合方案,或者零售商們寄居的平臺利用各種資源和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支持這一改變,否則西方會一直落後於中國。”

至於印度乃至覆蓋6億人口的東南亞,也在成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必爭之地。憑藉新零售的解決方案,阿里巴巴已經顯然佔據上風。它先後控股了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Paytm和位於新加坡的電商Lazada,並在東南亞各地佈局基礎設施。阿里巴巴正在引導零售業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