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明朝的皇帝,君权被严重割裂,大多数时候,掌握在文官手里。由于需要制衡文官集团,太监作为皇帝权利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整个明朝,可谓巨监辈出,有好有坏。但都不可否认,作为皇帝的代言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还是比较低下的。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在古代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无论混的多好政治地位多高,想入皇陵安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既然是几乎,那么就会有例外,这个例外让明朝的一位很普通的太监,在自杀后完成了这一高难度动作,连碑文都是由另一个皇帝,顺治帝来亲自撰写,可谓难以置信。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他就是王承恩,说起王承恩,河北邢台县人他的出身并不好,极贫极苦,老爹又死得早,母亲由于没有靠山,被人凌辱后羞愧愤恨而自宫了。为了能好好的活下去,王承恩选择了入宫当太监。

命运到这里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很有幸的被选中为信王府太监。所谓信王,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算起来,魏忠贤还是王承恩的恩人,魏忠贤很是器重他这个小太监,作为心腹派他去监视信王府里的朱由检的一切态势。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王承恩是看着朱由检一路长大的,像个父亲一样,分享着他由小到大的喜怒哀乐。所以王承恩对恩公魏忠贤的背叛,也是情理之中。鲁班传人天启帝朱由校嗝屁前,传位给信王,宣布由他继承这破碎的山河,年号崇祯。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王承恩对于崇祯来说,是一个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崇祯给了他司礼监太监的职位,这个职位出过很多权监。王承恩就像个尽责的长辈,守护了崇祯一生。他坐拥高位,想要做到权倾朝野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恰恰相反,他是个好人,治理奸臣有他,推荐人才有他,反贪也有他,可以说对崇祯的帮助是很多很大的。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崇祯接过的帝国,已经是破烂不堪,积重难返,在加上天灾人祸,苦苦支撑十几年的大明公司,只能宣布破产。崇祯所信宠的大部分人都背叛他,甚至可以被称作内宠的曹化淳太监,竟然亲自去把城门打开来恭迎李自成闯王进入京师。文臣转过身去背对着崇祯,开始笑脸相迎,他们已经准备好在新的政府里高升。武将要么放下钢刀认人割宰,要么在地方拥兵自重。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到头来,陪伴在崇祯左右的,只有王承恩,这个从小就看着他长大,犹如父亲一样的老太监。

李自成的铁蹄声,开始在京城里回荡,慢慢的由远至近,崇祯在血洗后宫后,在王承恩形单影只的作伴下,走上了煤山。绝望中,写下:你们想对我尸体怎么样就怎么样,就不要跟百姓过不去了的血书。在那颗著名的歪脖子树上,了结了自己的人生。王承恩此时心情也是极度悲痛的,看着崇祯上路后,他也自挂东南枝,在崇祯吊死的老槐树边上,随他去了。

明朝一普通太监,自缢后被葬入皇陵,清朝顺治皇帝还为他题写碑文

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厚葬了崇祯,感于王承恩的忠诚,把他葬在思陵门边。由此,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葬入皇陵的太监,王承恩碑文有二百四十个字是顺治帝亲自撰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