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層次理論是什麼鬼?

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1後來又補充了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層級排列的需要系統。在考試的時候,考察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考察,給一個現象讓考生判斷屬於哪一個層次,或者直接以主觀題的形式考察各個層次的關係,因此在這梳理一下這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1.需要層次理論基本內容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強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產生的基礎。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希望受到保護與免遭威脅從而獲得安全感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也稱社交需要,是指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或群體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兩個方面

(5)求知的需要

求知需要,又稱認知與理解需要,是指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

(6)審美的需要

審美需要包括對秩序、對稱、完整結構以及存在於大多數兒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對行為的完美的需要。(真善美,完美的狀態,對稱的美)

(7)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創造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

2.需要層次理論中層次的關係

(1)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

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於外界。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將直接危及個體的生命。

所謂“成長性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不迴避挑戰,甚至刻意追求挑戰;不迴避緊張狀態,甚至刻意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

(3)馬斯洛認為,一般情況下,當某種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後,就會向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但這種需求層次的等級也不是絕對的,有時人會在低級需要尚未得到滿足之前,去尋求高級需要(如自我實現的需要)。

(4)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例題:

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者是心理學家( )

A. 華生 B.斯金納 C.馬斯洛 D.班杜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