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导读:河北省石家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地下却埋葬着3500年前的秘密。自从考古队到来之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一下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这个小村庄,就是位于省会石家庄东面30公里的藁城市岗上镇台西村。

开车从石家庄市区出发,沿着307国道一路向东,很快就来到藁城市岗上镇,继续向东数华里,就来到了台西村。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台西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据村中上年纪的老人说,附近大部分村子都是从山西洪洞搬过来的,只有台西村不同,很早很早以前这里就有人定居了。

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翻阅《藁城县志》可知,在明朝以前,台西村被称为许村,当时附近还有一个村子名叫徐村。在明朝成化年间,徐村的石氏家族父子三人都考中了进士,在当时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其中哥哥石珤官职礼部尚书,在当地威望很高。

因为许村、徐村两村音相近,常常出现误会,于是,石珤就建议将许村改名。正巧在许村的东北方向,有三座大土台,所以就将许村改为台西村,台西,土台以西,一直用到今天。

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三个大土台在村民口中被称为“土疙瘩”,三个“土疙瘩”平均长超过100米,高6米,在一马平川的田野中非常显眼。矗立在此千百年的土疙瘩,在台西村的村民眼中早就习以为常,没人知道它的来历以及下面埋葬的秘密,就这样,时间来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当时生产队派人在土疙瘩上挖土积肥,有农民挖出了一些青铜器,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村民就将这些青铜器拿到公社的废品收购站去卖,结果被告知只收黄铜不收青铜。随着不断有青铜器被挖出,有村民就将青铜器拿到石家庄去卖,结果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

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1973年,河北省考古队正式进驻台西村,开始对三座土疙瘩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让考古专家大吃一惊。在三座土疙瘩的下面,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商代遗址,考古队先后清理出1889.75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4个,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出土珍贵青铜器、玉器3000多件,最后考古专家断定,这是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城池遗址。

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在遗址发掘过程中,最让考古人员震惊,并且轰动世界的是发现了7项世界之最:

第一:出土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铁器。1973年发掘出土的铁刃铜钺,根据碳12测定,距今已有3400年的历史,是当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铁器。

第二: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台西村发现的铁矿渣,说明早在商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开采铁矿,冶炼铁器,这把中国铸铁史从春秋战国提前了数百年。

第三:在台西村的一处墓葬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漆器盒子,里面装着一枚石头磨制的镰刀,经过专家鉴定,这把镰刀不是用来劳动的农具,而是一件割脓疮的手术刀,称为砭镰。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

第四: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酿酒作坊遗址。并且在其中发现了8公斤的酒曲酵母遗骸,说明在3000多年前,商朝人就开始用酒曲酿酒,台西酒曲是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的酒曲实物。

河北小村庄有三个“土疙瘩”,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7项世界纪录

除此之后,在遗址中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说明当时的纺织水平已经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麻布相当,而时间却早了一千多年。

今年65岁的褚建良,时任台西村的支部书记,据他回忆说,自从考古队进驻到村里开始挖掘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土疙瘩,突然成了全国的焦点,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不断有大领导前来参观。如今当地已经开始计划筹建台西商代遗址公园,不久的将来就会对有人开放。

参考文献:《文物》、《藁城台西商代遗址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