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和個稅法修正案:外患當前,內需如何單騎救主

機構:東吳證券

事件:

6月15日,美國政府發佈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

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此外,為堵塞稅收漏洞,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

現簡評如下:

1.美國挑起貿易摩擦,意在遏制中國崛起

回顧近30年來中美貿易史,摩擦衝突不斷。特朗普上臺不久,美國再度挑起貿易衝突,將矛頭指向中國。事實上,這背後既存在著一些經濟基本面因素,還包含政治因素的考慮。

1)選擇以中國作為貿易戰的對象,具有“損失小降逆快”的效果。無論按照美國口徑還是中國口徑,我國都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而貿易逆差佔比遠超排名第二的墨西哥。特朗普為兌現競選時的承諾——降低貿易逆差,中國自然是個不容忽視的選項。然而,在總體貿易份額佔比方面,中國雖然已經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但中美貿易額在美國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並未超過20%,較之貿易逆差的比重要遜色不少。直觀上,對於美國而言,向中國發起貿易戰,在自身損失相對較小的條件下,預期有望大幅度減少貿易逆差。

2)國會中期選舉壓力迫使特朗普兌現承諾。自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把縮小貿易逆差列為“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重點,承諾要縮小美國與中國之間鉅額的貿易逆差。今年11月美國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決定著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的控制權,5月份就開始進入中期選舉的密集投票期。為了給中期選舉造勢,在拿下稅改勝利後,特朗普還需打“貿易保護牌”來尋求競選承諾的兌現。畢竟,這關係到其未來兩年能否順利推行諸多政策,以及後續連任目標的實現。

3)美國希望藉機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勢頭,維護自身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近些年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了美國的憂慮,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逐漸發生改變。無論是美國自身的國家安全戰略,抑或是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都多次將中國列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1。美國決定加徵關稅的行業基本都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重點發展的目錄中。

對於這些涉及到“關稅制裁”的行業,美國強調是“301調查”的結果,其實是借知識產權之名來行產業保護之實。以高鐵裝備為例,美國並沒有像樣的高鐵產業,無法提供足夠的理由來表明所謂的“貿易制裁”存在事實依據。我們判斷,即使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不斷減少,今後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可能越來越多。

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2.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間接影響更大

中美貿易摩擦拖累經濟增長。作為全球經濟體量和貿易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美兩國之間的任何經濟波動不僅會對兩國國內造成較大影響,全球經濟也將遭受衝擊。2017年中美貿易逆差約為3,750億美元,考慮到2017年我國淨出口拉動實際GDP增長0.6個點,如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500億美元出口額的下降將會使經濟增速下降約0.08個點。今天凌晨特朗普總統要求美國政府制定擬加徵關稅的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清單,意味著貿易摩擦可能持續升級,外需不確定性增大,短期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

相關行業出口依賴度偏高,中方潛在損失較大。從出口依賴度角度觀察,在遭到美國貿易制裁的行業中,幾乎所有行業對美出口依賴度均大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尤其表現在航空產品、新能源汽車等部門,出口依賴度超出了30%。這意味著,美國開徵的懲罰性關稅將對相關行業發展帶來較大威脅。考慮到這些行業隸屬於“中國製造2025”計劃重點發展的行業,對於中國的戰略性意義重大。美國為遏制中國發展,選擇這些行業進行貿易制裁,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3.個稅改革在情理之中,“擴大內需”勢在必行

本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提出可謂“水到渠成”。早在2017年11月,財政部稅政司的所得稅處分拆為個人所得稅處和企業所得稅處;支撐個稅改革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也於今年初在國務院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表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這意味著個稅改革早已納入國務院的工作日程,呼之欲出。5月3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個稅改革方案目前已上報國務院3。而5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再次提出“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

擴大內需,消費先行。4月23日中央政治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擴大內需”,考慮到三大攻堅戰之首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剛開始,重回“基建+地產”老路無異於飲鴆止渴。因此,這一次提出擴大內需,不應該是一味增加政府投資,盲目上馬“鐵公基”項目,而應該在結構上做文章,即“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既要結構性去槓桿,又要保證穩增長。因此,居民消費是政策調整的關鍵點,而減稅無疑是短期內提高居民消費率最有效的手段。

4.個稅修正案改革力度空前

改革個稅法案是大勢所趨。我國稅收收入中,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第二大稅類,2017年佔比為27.86%,其中個人所得稅近1.2萬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8.3%。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目的在於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從世界範圍來看,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模式分為三類:分類徵收制、綜合徵收制和混合徵收制。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採用分類徵收制(即對納稅人不同來源、性質的所得項目,規定不同的稅率),缺點是難以體現納稅人整體負擔水平,容易導致實際稅負的不公平,其改革方向是由分類徵收制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模式轉變,不過這種轉變應當是逐步推進的。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撰文指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合併部分稅目作為綜合所得,適時增加專項扣除項目,合理確定綜合所得適用稅率”4。因此這次稅制改革可以算得上稅制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六項改革措施力度空前。

相比於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本次修正案主要包括5個方面:

1)完善有關納稅人的規定。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兩類納稅人實質上是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但沒有明確作出概念上的分類。因此草案借鑑國際慣例,明確引入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從而更好地行使稅收管轄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2)對部分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徵稅。現行個人所得稅法採用分類徵稅方式,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徵稅辦法。而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徵稅範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

3)優化調整稅率結構。綜合所得稅率方面,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經營所得稅率方面,以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為基礎,保持5%至35%的5級稅率不變,適當調整各檔稅率的級距。這將大幅降低中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主的個稅負擔。

4)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草案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

5)設立專項附加扣除。草案在明確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既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又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6)增加反避稅條款。為了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草案參照企業所得稅法有關反避稅規定,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5.個稅改革影響有多大?

總量上看,減稅對於財政收入影響有限。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減稅降費在刺激內需的同時,必然引發對於財政收入減少的擔憂。基於4個原因,我們判斷個稅改革對於財政收入和政府債務負擔的影響較小:

1)目前我國個稅體量較小,17年個人所得稅近1.2萬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8.3%,而佔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僅為6.9%。極端情況下,假設個稅改革導致18年個人所得稅收入相比17年減少了10%,也僅拖累全國財政收入下降0.7個百分點(18年1-5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2%);

2)個稅修正案加強了稅收監管和納稅人身份確定,有助於打擊偷稅逃稅行為,在降低稅率的同時擴大了稅基;

3)個稅改革從草案提交到正式實施仍然有一個過渡期,因此對於全年個稅收入增速的拖累作用進一步降低;

4)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納稅人群的減少。回顧個稅改革歷史,2005年8月和2011年6月先後兩次提高起徵點或縮減稅檔,均未造成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大幅減少。

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個稅改革有助於減小收入差距,提振中低群體可支配收入,利好大眾消費。一般來說,居民消費率取決於居民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和消費傾向三個因素。短期來看增強消費傾向難度較大,而提高居民收入和減少收入差距兩個途徑可操作性較強。本次稅改提出了“綜合徵稅、調整稅率結構、提高起徵點、設立專項附加扣除”等四項具體措施,預計將顯著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強消費能力。隨著“個稅改革和精準扶貧”雙管齊下,大眾消費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利好。

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6.資本市場影響幾何?

綜合貿易摩擦和個稅改革兩個事件,我們認為市場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

隨著貿易摩擦升級,經濟增長承壓,權益市場波動性進一步增大,風險情緒的提升利好債市,維持下半年10Y國債3.4%-3.6%判斷;二是個稅改革力度超預期,政策紅利的釋放帶來結構性利好,消費板塊特別是大眾消費品相關個股存在階段性行情。

7.風險提示

經濟下行超預期,個稅改革進展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