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我是越来越不爱逛朋友圈了。因为两个原因:泛滥,无聊。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泛滥,也倒罢了,最关键的是无聊。感情的抒发,本来是一种开放交流的表现,无口厚非。但是,当所有人都开始无病呻吟,见缝插针地分享生活点滴的时候,这大众内容圈,就显得极度乏味。

我在国外呆的时间久了,中国人情世故,是越加不懂。比方说我十年前离开的时候,借钱这个事情,是非常难开口的。如果借钱,肯定是心急如焚、如鲠在喉地追着要还给人家,唯恐失了礼节,伤了感情。但是,现在到了80后朋友这边,等大家都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好像味儿就有点变了。

“怎么样啦?见一见吧?”

“好啊。”

然后我就等了一天,他才发了信息说,那天刚巧有事耽误了,要约隔天。我当然也谅解,答应了。

“你有没有钱借我些?”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要多少?”

“十万。”

“借不了,整个账户里都没有十万。”

“不是吧?你去香港那么多年了。不应该啊。”

“你要借这个钱做什么呢?”

“有个煤矿,需要大笔投资,这不就四处筹钱。”

“那更借不了了。投资量力而行,借钱投资风险也太大了。”

他没理我,也没再说见面的事情。我第二天把此人拉黑了。我们从此没再联系。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这个朋友呢,也不算是特别好的朋友,这一来二去不再来往了,也没有什么大影响心情。下面要讲的是,初中的时候特别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路兜兜转转的,辗转着互相联系了大几年。后来,我在香港读研后工作。他正好赶上要申请去英国留学,我帮他修改各类留学文书,帮了一些忙。到后来,他留学毕业回到国内,我们联系开始少了。各自有各自生活,也是相忘于江湖。

“什么情况啊?号被盗了?”

“没有啊,就是找你借钱啊。”

“哈?借多少?”

“有多少借多少呗。”

“借来干嘛?”

"要买房,首付不够,正在找朋友凑一凑。"

我心想,这朋友,在国内买房也没有父母可靠,都是靠着自己打拼。之前去英国留学,也是把存款花了个差不多,难怪他没有办法自己搞定首付。想到过去的美好时光,就同意了把国内账户里所有的两万块转给他。

他说,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还给我。我说不着急。

“没事,一个月够了,到时候还给你。”

我借出去的钱,有个承诺归还期限,就没再管了。然后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他的消息。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他的消息。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我内心是不满的,怎么能一点沟通都不给呢?说好了一个月,如果延期,也应该沟通说明吧。我个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尊重。

“再过两个月要回国三个月做项目了,需要那笔钱买机票订酒店。”这是大实话。

他回复说,暂时拿不出来,需要缓一周才能给我。

我给他拨通了视频。“你之前说一个月,怎么就没下文了。”

“给忘了。”

能理解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心情吗?

我是忍着没有把他拉黑,心里非常复杂。一方面是深深的失望,一方面是对这种态度的愤怒。最后,我什么也没干,自己把这堂课记在心里:朋友借钱,除非生老病死,否则一概不借。

生活继续向前,他没再联系我,我没再联系他。

“有钱吗?借点。”

这位朋友,也是初中同班和高中同校过的,情形和第二位朋友有些类似,见面次数更少一些,交集也更少一些。

我以为他被盗号了,就赶紧打电话问他,因为他给我的印象,可不是会开口借钱的男人。

“没被盗,是我要借钱。”

“什么情况?”

“老婆是一家房产公司的会计,公司要买政府一块地,就高息集资。利息挺高的,就想着这不是挺好的投资机会嘛。”

我叹了口气,这难道是国内的风气如此吗?

“如果是生老病死,我义不容辞借钱。但是借钱投资,我实在是没法帮。我也奉劝你,不要为了赚一些钱,透支朋友信任度。到时候,房产公司老总卷钱走人,你的朋友都找你还钱,你怎么整?”

我劝他三思,朋友嗯嗯地应付我,之后就挂了电话,也继续没有什么联络。

有很多朋友,大概都觉得出了国的人,都是抱着金砖在国外颐养天年的样子。其实不然。国外的工资兑换起来,现在都不敢说比国内高。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更何况消费水平,兑换起来,肯定是高于国内吧。加之,我正在创业早期,也是举步维艰,可我就从来不肯向任何朋友借钱。因为我的理念是,做人做事,量力而为,如果肚子只有一个西瓜的大小,就不要勉强抱住十个西瓜,非得吃进去。否则,就算不至于爆肚,拉稀腹痛也是难免。

朋友圈固然方便了沟通,却不能代替传统上面对面沟通蕴藏的信任和尊重。通过一种廉价便利的沟通方式,向朋友借钱,对我个人而言,是非常透支个人信用的行为。当然,这也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理念,不能强加于他人。

说完我和朋友的事儿,就得说说别人的朋友的事儿,以佐证一下,也不是只有我的朋友如此。

丈夫的好友不多,其中一个是发小,一起长大。三年前借了他5万人民币,说是读博期间生活比较拮据和困难。这可以理解,这么多年的交情,丈夫又把她当妹妹一样。她在另外一个城市求学,需要支付高额的生活费,还得付老家的公寓费用,因为她也时不时回来住。一个穷博士生,都是可以理解的。

然后,三年过去了。她博士毕业了,回到了南部的老家,找了一家当地的学校,拿着一个月3万人民币的工资。还找了个男朋友,甜甜蜜蜜一起生活。

我其实只想替丈夫问一句:“姐们儿,你倒是什么时候还钱呢? ”

我为啥越来越不爱刷朋友圈了:多年老友没联系,一上来就是借钱

后来回到家里,问丈夫这个事情。他说,其实八年前,她就借了约2万人民币,三年前是第二笔借款,合起来应该有个7万人民币。

“所以,你看着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没感觉心里有点落差吗?为什么她不把提高生活质量的钱省下来,先还给你呢?”

“倒是也这么想了,但是我是不会去提这个事情的。”

“那她提了吗?”

“几个月前倒是提了。”

“怎么?没还上?”

“她说,弟弟生病住院动手术,需要一笔钱,就之后再还我。”

也是,醉了。

“这就是卡缇雅啊,她的风格。我是不会拖欠别人的,如果我今天借你一顿午饭钱,明天到了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一分不少还给你。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准则的。比如,马提亚就不是。他总是问同事借钱,奇怪了他的午饭前总是不时不时地玩儿消失。然后你借给他之后,这钱就不见影子了。即便你提醒他,他也不会马上找给你,而是说现在没有零钱还,明天给你。然后,明天,这件事他又不记得了。”

丈夫的心很大,我们俩经济独立和分开,所以他的钱怎么使用,我是不会去过问的。再说,那也是多年的老帐,也是管不着了。

但是,说这个例子,也是想要说明一下,有些朋友,就是跟你理念不一样。他们觉得借钱不是什么大事,拖欠这种朋友之间的借款,也不是什么大事。特别是拖欠我们这种朋友的钱,不是什么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