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齊魯週刊社

新聞

封面故事

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無數的小商小販,在路兩邊各據一攤或一店,各色小吃琳琅滿目,各種老品牌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街上每天人流不斷,相比於大多數寂寂無聲的老街,芙蓉街充滿了無限活力。

在芙蓉街中段,棲居著一家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的百年老店——玉謙旗袍。身處鬧市,玉謙旗袍店顯得有幾分寂寞,如今它是濟南唯一一家老字號成衣鋪,店面不大,卻凝結了祖輩五代人的“匠心”。據掌櫃於仁謙回憶,大概20年前,很多國家的顧客慕名而來,他手中的絲線連接著五湖四海五六十個國家。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它的經營已遠不如當年,甚至鮮有後人願意去繼承發展。這家承載著我們集體記憶的老店面臨挑戰和轉型,它需要社會力量的引導、扶持。不管怎樣,那些在傳統老店一直堅守的人們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他們是傳統工藝的守護者。

走進芙蓉街,或許,很多人會在不經意間愛上國貨。友誼牌雪花膏、蜂花護髮素、宮燈杏仁蜜……各種經典國貨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一間間小雜貨鋪定格了一座老城的記憶,這裡凝聚的國潮新文化,讓來自各地的遊客不由得駐足,感嘆光陰的力量。

一條老街的繁榮,是國人生活方式的生動再現,也是新國潮運動的縮影。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在玉謙旗袍店內,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旗袍。於仁謙介紹說,這些旗袍樣子很多,有傳統的還有改良版的,有繡花的也有手繪的,展示著不同的個性。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60多歲的掌櫃於仁謙從八九歲開始學習中式服裝的製作。據介紹,“英國、美國很多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參贊,也喜歡來我店裡做衣服。我會結合他們的要求設計合適的款式,比如偏西方的晚禮服樣式。現在當紅的明星范冰冰、蔣勤勤、陳魯豫,也都來過,是我親自量的尺寸。”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一九二八年,於仁謙的父親於成章,年僅十八歲,開始掌管店鋪。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此後,迎來了店鋪的輝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城市女性開始追求新的服裝樣式,人們改寬大的袍身為窄小,將腋下和腰部收緊,展現女性玲瓏曼妙的身姿,這種新式旗袍立刻引領潮流,成為中國都市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裝。於仁謙的父親根據當時旗袍的樣式變化,不斷修正,濟南甚至周邊的大戶人家常到店裡做旗袍,生意慢慢好起來。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在芙蓉街謝馥春老店舊址,來自上海的品牌摩登紅人開設了一家新店。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承載著百年曆史的“雅霜”雪花膏一度是流行護膚品中的經典,更是外婆媽媽們的護膚“聖品”,用完的瓶子繼續留著,還可以像“打醬油”一樣“打”回來。新時代,這款成分經典的老牌雪花膏再次受到追捧。用途眾多,香氣穿越百年,本身就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友誼”牌雪花膏在諸多的擦臉油中,堪稱“奢侈”品,也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推動下,這一老物件,並沒有完全消亡,依然活躍在當今的市場之中。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到護髮素,你唯一能想到的牌子只有上海洗滌劑廠生產的蜂花。蜂花最輝煌的時候是那個把所有化妝品統稱為“雪花膏”的年代。時至今日,蜂花牌洗髮精仍然以物美價廉著稱,它樸實的包裝、優良的品質沒有被追求時尚的年輕一代拋棄,同時還衍生出檀香皂等產品。

芙蓉街:衚衕裡的國潮新文化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城市的街頭到處都能看見“上海女人夜來香雪花膏”的廣告。當時的當紅明星白楊甜美的扮相讓人心嚮往之,廣告上說它是“最為愛美仕女之妝臺良伴”。 如今在化妝品APP小紅書上也口碑甚好,呈現著上海由來已久的生活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