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這張照片,這個人,對於資深的乒乓球愛好者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他就是容國團,中國乒壇的第一顆明星。

1959年第25屆世乒賽中,他單槍匹馬,血戰到底,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1961年第26屆世乒賽中,他和隊友王傳耀、徐寅生、莊則棟、李富榮合作,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1965年底28屆世乒賽中,梁麗珍、李赫男、林慧卿、鄭敏之在他的率領和指揮下,贏得了中國第一個女子乒乓球團體冠軍。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左起梁麗珍、鄭敏之、容國團、林慧卿、李赫男

如今,他離開我們已經整整50年了,1968年6月20日,因不堪忍受誤解和非人的屈辱,容國團在北京龍潭湖附近養鴨房旁自盡身亡……

他為中國乒乓球稱雄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名字和功績,是不會被遺忘的,他的那句格言“人生能有幾次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成為包括廣大體育健兒在內的許多國人的座右銘,一直激勵著我們奮發有為。

那麼,容國團是如何走上乒乓之路的呢?當初,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的生活,返回內地呢?當年,如果他留在香港有沒有機會獲得世界冠軍呢?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兒時的 容國團

容國團是的祖籍現今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當時屬於中山縣南屏鄉,這裡背倚青蔥翠綠的將軍山麓,與澳門僅一水之隔。不過,容國團出生在香港,從他1937年八月初十出生,一直到1941年香港淪陷,他一直隨父母生活在香港。

容國團的父親容勉之是日本歸僑,曾參加過香港海員大罷工,當時是香港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一名愛國人士,香港洋務工會的會員。從他給容國團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寄予了愛國的厚望。多年以後,容國團曾在日記中這樣評價父親:“我一生最感激父親的,就是他支持我回到社會主義祖國來。”

香港淪陷於日寇時期,容勉之舉家返鄉,在家鄉南屏的“甄賢學校”任教,同時參加我黨領導的抗日活動,1943年,容國團也進入“甄賢學校”讀書。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甄賢學校舊址

5歲時,在愛好乒乓球的舅父文恩的啟蒙下,容國團開始與乒乓球結下了不解之緣。

抗戰勝利後,容勉之回到香港當海員,1948年2月,容國團也於轉入香港慈幼學校繼續讀書,上世紀50年代初,容國團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就這樣,只上了7年學的容國團,在15歲時走上了與父親當年同樣的道路,在香港的一家漁行當童工。

當時容國團的父親是香港工人進步組織工聯會所屬的海員工會會員,這使他有機會在工作之餘進入工聯會俱樂部的“康樂館”打乒乓球。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澆滅容國團對乒乓球的熱愛,在“康樂館”叔叔們的幫助下,他的球技飛速提高。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上世紀出版過的小人書《乒壇名將容國團》

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容國團參加了工聯會組織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週年的乒乓球表演賽,魚行老闆知道後很惱火,他擔心容國團和工聯會走得太近而使自己的生意遭港英政府打壓,便警告了容國團,並令他寫“悔過書”。

容國團覺得愛過無罪,拒寫“悔過書”,由此和魚行老闆鬧翻了,在父親的支持下,他炒了魚行老闆的魷魚。這個魚行老闆其實很欣賞容國團的球技,後來曾多次“請”容國團為魚行辦的“球會”打球,但容國團和父親的回答都是:不去,餓死也不去!

容勉之夫婦對失學失業的容國團很是內疚,看到兒子喜歡打乒乓球,就千方百計為他創造條件。每天早晨,當容國團打開自己的抽屜,就會看到疊得整整齊齊的運動衣褲,上面放著一元錢……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與父母合影

容國團在“康樂館”打球期間,認識一位心儀的姑娘,一位嬌媚文雅的女大學生。姑娘很欣賞球技超群、寫得一手漂亮毛筆字、愛博覽群書的容國團,她設法讓父親同意容國團重新去讀書,而且免學費,還可以為學校去打球。

這是多好的一個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啊!不過姑娘有個前提,就是了解下容國團的經歷,這是例行的手續。容國團一五一十把包括自己因參加國慶活動被魚行老闆解僱的履歷向姑娘講述了一遍,姑娘聽完後覺得他“傻”。

姑娘的父親是資本家,解放前夕,怕被共產,從上海逃到了香港。容國團與姑娘在愛國這一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兩人的關係最終無疾而終。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在容國團父親的好朋友吳天亮的協調下,香港工聯會的負責人陳耀材安排容國團在一家土產食品公司的零售店當記賬員,後來發現這樣影響了容國團的打球,於是重新安排容國團到“康樂館”工作,白天自己練習,晚上陪會員們打球。

沒有了後顧之憂後,天資聰穎的容國團開始一門心思練球,並且球技提升很快,逐步進入香港一流選手的行列。容國團代表工聯會參加全香港的乒乓球比賽,一舉奪得男單、男雙和男子團體三項冠軍,從此名聲大振。

但窮人的孩子想要在當時的香港成為明星,無異於虎口奪食,要走的路很曲折。

1956年的亞洲錦標賽,本來名單上有他,但被人做了手腳,他沒能去成;日本乒乓球隊參加完第二十三屆世乒賽後訪問香港,當時香港乒總會的一些人有心安排了一場容國團與世界冠軍荻村伊智朗的比賽,目的是借日本人的刀,煞掉容國團的銳氣。

很不湊巧,正當容國團想在乒壇大顯身手之際,他卻得了肺結核,當時一直不待見容國團的香港乒總負責人便以養病為由,不再讓容國團參加各類比賽。

同行的嫉妒讓容國團頗為苦惱,這更加深了他回到祖國內地的渴望。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西多(左一)和容國團在領獎臺上

終於,等到1957年9月,容國團有了再次表現的機會,他代表港澳乒乓球聯隊到北京與中國國家隊打表演賽,當時容國團病後初愈,還沒有完全康復,但他還是憑藉自己高超的球技,擊敗當時中國乒乓球隊中的主力隊員王傳耀、傅其芳和胡炳權。

最後雖因體力不支放棄了和中國首個男子乒乓球全國冠軍姜永寧的交手,但容國團的球技已經震撼了在場的觀眾,大家給他報以熱烈掌聲。那一天,賀龍元帥也觀看了整場比賽,隨後,他親自建議容國團回來為國家效力。

容國團的父親也非常支持兒子回到內地,就這樣,1957年11月29日,容國團跨過羅湖橋,投入了祖國的懷抱。那天,容國團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一天,當我踏進廣州體育學院所在地的時候,和我早已在球賽中認識的乒乓球運動員們紛紛向我握手問好,表示了熱烈歡迎,這時候我心裡充滿了幸福的感覺。很久以前我就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個,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了。

從此,容國團的生活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容國團的父親隨後也返回內地,不過,1968年,老人卻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好在有容國團愛人黃秀珍的照料,老人家高壽84歲。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夫人黃秀珍在容國團雕像前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墓碑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雕像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雕像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容國團蠟像

中國乒乓第一人容國團離去整50年了,當年他為何放棄在香港發展

▲油畫 容國團(範秋濱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