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这张照片,这个人,对于资深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他就是容国团,中国乒坛的第一颗明星。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中,他单枪匹马,血战到底,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中,他和队友王传耀、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合作,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1965年底28届世乒赛中,梁丽珍、李赫男、林慧卿、郑敏之在他的率领和指挥下,赢得了中国第一个女子乒乓球团体冠军。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左起梁丽珍、郑敏之、容国团、林慧卿、李赫男

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1968年6月20日,因不堪忍受误解和非人的屈辱,容国团在北京龙潭湖附近养鸭房旁自尽身亡……

他为中国乒乓球称雄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名字和功绩,是不会被遗忘的,他的那句格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成为包括广大体育健儿在内的许多国人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发有为。

那么,容国团是如何走上乒乓之路的呢?当初,他为何放弃在香港的生活,返回内地呢?当年,如果他留在香港有没有机会获得世界冠军呢?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儿时的 容国团

容国团是的祖籍现今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当时属于中山县南屏乡,这里背倚青葱翠绿的将军山麓,与澳门仅一水之隔。不过,容国团出生在香港,从他1937年八月初十出生,一直到1941年香港沦陷,他一直随父母生活在香港。

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是日本归侨,曾参加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当时是香港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一名爱国人士,香港洋务工会的会员。从他给容国团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寄予了爱国的厚望。多年以后,容国团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父亲:“我一生最感激父亲的,就是他支持我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来。”

香港沦陷于日寇时期,容勉之举家返乡,在家乡南屏的“甄贤学校”任教,同时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活动,1943年,容国团也进入“甄贤学校”读书。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甄贤学校旧址

5岁时,在爱好乒乓球的舅父文恩的启蒙下,容国团开始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抗战胜利后,容勉之回到香港当海员,1948年2月,容国团也于转入香港慈幼学校继续读书,上世纪50年代初,容国团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就这样,只上了7年学的容国团,在15岁时走上了与父亲当年同样的道路,在香港的一家渔行当童工。

当时容国团的父亲是香港工人进步组织工联会所属的海员工会会员,这使他有机会在工作之余进入工联会俱乐部的“康乐馆”打乒乓球。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浇灭容国团对乒乓球的热爱,在“康乐馆”叔叔们的帮助下,他的球技飞速提高。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上世纪出版过的小人书《乒坛名将容国团》

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容国团参加了工联会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乒乓球表演赛,鱼行老板知道后很恼火,他担心容国团和工联会走得太近而使自己的生意遭港英政府打压,便警告了容国团,并令他写“悔过书”。

容国团觉得爱过无罪,拒写“悔过书”,由此和鱼行老板闹翻了,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炒了鱼行老板的鱿鱼。这个鱼行老板其实很欣赏容国团的球技,后来曾多次“请”容国团为鱼行办的“球会”打球,但容国团和父亲的回答都是:不去,饿死也不去!

容勉之夫妇对失学失业的容国团很是内疚,看到儿子喜欢打乒乓球,就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每天早晨,当容国团打开自己的抽屉,就会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运动衣裤,上面放着一元钱……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与父母合影

容国团在“康乐馆”打球期间,认识一位心仪的姑娘,一位娇媚文雅的女大学生。姑娘很欣赏球技超群、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爱博览群书的容国团,她设法让父亲同意容国团重新去读书,而且免学费,还可以为学校去打球。

这是多好的一个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啊!不过姑娘有个前提,就是了解下容国团的经历,这是例行的手续。容国团一五一十把包括自己因参加国庆活动被鱼行老板解雇的履历向姑娘讲述了一遍,姑娘听完后觉得他“傻”。

姑娘的父亲是资本家,解放前夕,怕被共产,从上海逃到了香港。容国团与姑娘在爱国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两人的关系最终无疾而终。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容国团父亲的好朋友吴天亮的协调下,香港工联会的负责人陈耀材安排容国团在一家土产食品公司的零售店当记账员,后来发现这样影响了容国团的打球,于是重新安排容国团到“康乐馆”工作,白天自己练习,晚上陪会员们打球。

没有了后顾之忧后,天资聪颖的容国团开始一门心思练球,并且球技提升很快,逐步进入香港一流选手的行列。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加全香港的乒乓球比赛,一举夺得男单、男双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从此名声大振。

但穷人的孩子想要在当时的香港成为明星,无异于虎口夺食,要走的路很曲折。

1956年的亚洲锦标赛,本来名单上有他,但被人做了手脚,他没能去成;日本乒乓球队参加完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访问香港,当时香港乒总会的一些人有心安排了一场容国团与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的比赛,目的是借日本人的刀,煞掉容国团的锐气。

很不凑巧,正当容国团想在乒坛大显身手之际,他却得了肺结核,当时一直不待见容国团的香港乒总负责人便以养病为由,不再让容国团参加各类比赛。

同行的嫉妒让容国团颇为苦恼,这更加深了他回到祖国内地的渴望。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西多(左一)和容国团在领奖台上

终于,等到1957年9月,容国团有了再次表现的机会,他代表港澳乒乓球联队到北京与中国国家队打表演赛,当时容国团病后初愈,还没有完全康复,但他还是凭借自己高超的球技,击败当时中国乒乓球队中的主力队员王传耀、傅其芳和胡炳权。

最后虽因体力不支放弃了和中国首个男子乒乓球全国冠军姜永宁的交手,但容国团的球技已经震撼了在场的观众,大家给他报以热烈掌声。那一天,贺龙元帅也观看了整场比赛,随后,他亲自建议容国团回来为国家效力。

容国团的父亲也非常支持儿子回到内地,就这样,1957年11月29日,容国团跨过罗湖桥,投入了祖国的怀抱。那天,容国团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一天,当我踏进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的时候,和我早已在球赛中认识的乒乓球运动员们纷纷向我握手问好,表示了热烈欢迎,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很久以前我就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个,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从此,容国团的生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容国团的父亲随后也返回内地,不过,1968年,老人却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好在有容国团爱人黄秀珍的照料,老人家高寿84岁。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夫人黄秀珍在容国团雕像前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墓碑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雕像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雕像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容国团蜡像

中国乒乓第一人容国团离去整50年了,当年他为何放弃在香港发展

▲油画 容国团(范秋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