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股票交易中同樣有決定投資命運的內在因素。在心理學上講,性格的改變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慢慢改變的,而氣質往往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正應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貴”這一說法。回到交易中來,我們不一定要有貴族氣質,我們是要先富起來。所以我們要重塑交易性格,從而實現交易命運的轉變!把賺錢變成我們每位投資者的精神特性!

來看一個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做過的有趣試驗:

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裡各放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呢?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他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采用互幫互助的方法。

如果說蜜蜂是教條型、理論型,而蒼蠅則是探索型、實踐型。它們的思維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碰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 它們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對這個試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 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棄原先的對於這兩種昆蟲的道德附加和好惡感,你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看看自己在投資中,你到底是“蜜蜂”還是“蒼蠅”? 你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靠炒股到底能不能發財?

有一個理論我覺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二八理論。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遵循這個規律,百分之20的人賺大錢百分之80的人賺小錢或者不賺錢,投資創業打工選美等各行各業都遵循這個規律。馬雲在第三屆世界浙商大會第三場論壇“新作為——創客好時代”上發表的言論:“很多人講炒股,記住,天下沒有人靠炒股發財,沒有。要靠投資(才能賺錢),投資和炒股是有巨大差異。“對這段話的上半部分我非常的不認同,投資包括了炒股,比如投資地產,投資股票,投資藝術品,投資期貨,投資郵票,投資的領域太多了,炒股只是其中一種。投資和炒股當然有差異了,在這裡不去討論這一點,我主要分析前半部分,天下沒有人靠炒股發財,真是如此嗎?首先我是不認同的,而且我還有很多理由和案例反駁這一點。下面我詳情分析一下。

外國人靠炒股賺錢的我就先不舉例了,因為大家都認識,比如索羅斯,巴菲特。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人賺錢有人虧錢。我舉些國內靠炒股賺錢的案例吧

馬化騰

騰訊創始人創業之路是靠炒股掘得的第一桶金,有傳言馬化騰的啟動資金來自炒股,傳說他曾經有過把10萬元炒成70萬元的手筆。對此,馬化騰本人沒有正面回應過,但馬化騰承認自己曾經靠開發股霸卡發過一筆小財,並藉此進入資本市場,獲取資本原始積累。眾所周知,馬化騰的父親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此在資本市場上馬化騰還是有人可以請教的。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劉益謙

1990年,上海為股狂。雖然對股票一無所知,但強烈的財富慾望讓劉益謙決定必須要搏一下。他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買入100股“豫園商城”,到了1992年,這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萬元的價格賣出,淨賺了近100萬元。生命中的第一隻股票成了劉益謙財富之路崛起的轉折點。就這樣,苦日子出身的劉益謙享受著“錢生錢”的快樂。如果說從國債到股票,徹底打開了從小在“小生意”中摸爬滾打的劉益謙的視野。那麼,炒股票認購證則成為他積累億萬身家的關鍵一役。他說過,自己是一個趨勢投資者,所賺的都是來自於趨勢,“在資本市場上,任何一種投資方法,其實質都是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謀取比較大的收益。而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不要為了做股票而做股票。做股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收益,而不是用來享受過程的。”2015年怒砸10億為國護盤這點值得廣大股民學習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楊百萬

“楊百萬”絕對是中國股市最醒目的“傳奇”之一。跟很多日後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樣,楊百萬只是因為“窮則思變”,開始了他“從沒想到過的”人生,那時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會廣為流傳。楊百萬原名叫楊懷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鐵合金廠的一個普通職工,幹“第二職業”賺外快積累了兩三萬元餘款。有一次他管的倉庫被盜,他因出手“大方”,常買菸請廠裡的工友們抽而被懷疑是監守自盜,公安局還請他“談話”。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一橫心就辭職了。那是1988年2月。辭職後楊懷定開始從訂閱的幾十份報紙信息中埋頭搜尋致富的機會。4月的一天,一條“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楊懷定的關注,他在4月21日開市第一天一早,買了10000元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麼不買?”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開始紛紛買入時,價格一下漲到112元,楊懷定拋掉了。半天時間,他賺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資——800元。很快,楊懷定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他帶著全部的積蓄前往全國其他省市,在當地銀行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國債,然後再帶回上海,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銀行,賺取差價。為了趕時間,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沒有睡覺。1989年,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楊懷定,轉身投入炒股。楊懷定的第一隻股票是“電真空”。半年後,股票大漲,楊懷定在800元以上價位拋掉,淨賺150多萬元,“楊百萬”的外號,就此不脛而走。一年後,“電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買了回來。在股市行情低迷時,楊百萬的“絕招”就是全部賣光,遠離熊市,“2001年開始的國有股減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遠離,直到2005年1月份,雖然四年的時間我每天還要去股市上班。”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還有好多我們不認識的隱士在股市賺錢了,我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按二八理論計算的話也有很多了,我始終認為要靠提升自己的能力賺錢,不能埋怨所在的行業,那是無能者找的藉口。


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在投資領域產生了巨大震動,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管理著上億美金的基金經理都自稱是格雷厄姆的信徒。而他目前在世的最有名的學生就是:巴菲特。

投資箴言:

1.對股票價格要斤斤計較,要像超市購物,不要像買化妝品,真正重大的損失總是在投資者忘了問“多少錢”之後。

2.高增長不等同於高盈利。上漲的股票風險增加而不是減少,下跌的股票風險減少而不是增加。

3. 投機不是不行,但致命的威脅是投機卻自以為投資。投機時就要像理智尚存的賭徒,只帶100美元去賭場,把棺材本鎖在家中保險箱裡。

4.別看到星巴克生意好就去買星巴克的股票。買熟悉的好公司,這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還要價格合適。

5.在大家恐懼時貪婪,在大家貪婪時恐懼。行不行?這個策略的問題是熊市無底,牛市無頂。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有錢人,希望可以發財,但是往往真的賺到錢的人只是少數。而有些人拼盡全力,每天忙裡忙外,努力的程度是很多人的好幾倍,但是結果卻沒有賺到錢,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其他人,就是咱們口中經常說的“老實人”,經常說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好像這句話並不是很實際,應該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這句話也在“老實人”的身上體現出來了,但是為什麼“老實人”就賺不到大錢呢?下面就來看看原因吧!

1.太過中規中矩,死板教條

從字面就可以看出老實人做事很老實,說的好聽叫老實,說的難聽一些就是死板教條,做事有自己的一套規矩,而且是不可以違抗的規矩,不管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一套規矩去做事,這樣雖然很好,但是不夠靈活。想要賺錢創業,就必須夠靈活,太過於死板只會讓路走入死衚衕!

2.省錢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理財中,省錢有利於財富累積。但是想靠省錢來發家致富是很難的,與其花盡心思去想著怎樣省錢,不如去拓寬自己賺錢渠道,開源永遠比節流重要。

3.承擔風險能力不高,膽子小

想要靠創業賺大錢,那必須有冒險精神,很有衝勁,如果大家看過那些創業的成功人士,你就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有一種氣質,他們喜歡把不可能的事情化為可能,李彥宏曾經說過,他們就是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如果別人說不可能那就不做了,那一輩子都會一事無成!

4.過於謙讓,錯失良機

老實人的確是個很好的品格,但是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老實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一般都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種品質很高尚,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賺到錢,畢竟競爭是很殘酷的,有時候在競爭上,不是自己贏了,就是別人贏了,如果自己一味的謙讓,那隻會讓自己走不下去!

分時走勢線買入法

一、小雙底形態

早盤開盤後,股價上衝後出現回落(不跌破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最好),再度上攻,而後,股價線再次回落,且回落的低點高於前一次回調的低點,此後,股價線又一次上攻。這時,分時線在盤面上便會留下一個小雙底形態,這預示著股價將出現一波上漲走勢。

投資者執行買入操作時,還應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小雙底形成後,大單頻出,預示股價開始拉昇;

第二,股價線拉昇時,成交量同步放大;

第三,股價線突破均價線或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時放量明顯。

投資者在股價線突破小雙底最高價時可考慮買入股票。其後,若股價線回調且不破小雙底的最低價,投資者也可擇機買入。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如圖所示,青海春天的股價在2015年7月9日早盤開盤後小幅上攻,其後出現回調走勢。股價線剛剛跌破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且仍位於均價線上方時,再度上攻,其後,股價線再次回落,且這一次回落的低點要高於前一次的低點,而後,股價線再度上攻,小雙底形態正式形成。隨後,該股又經歷了一波小幅回調便迅速拉昇。股價線突破小雙底的最高點時,投資者可追漲買入該股。

投資者按照小雙底形態買入股票時,還應考慮這樣幾點:

第一,股價和大盤所處的階段,即股價和大盤處於上漲或底部階段才是買入的最佳時機。若當時處於下跌階段,則應避免操作;

第二,如果前一交易日該股股價以漲停報收,則小雙底的出現更能強化買入信號;

第三,投資者執行買入操作前,還可綜合應用K線和其他技術指標佐證判斷。

二、大雙底形態

大雙底,是指股價線的兩個底部距離較遠,至少要距離一個小時以上。此時,股價線形成的雙底形態,往往具有更強的買入指示效果。相比於小雙底,大雙底更像W底形態。

下面幾種形態的大雙底往往屬於強烈的買入信號:

第一,股價低開後,在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方形成大雙底形態,且後一個底要高於前一個底;

第二,股價隨大盤的上攻而快速突破大雙底的最高價;

第三,大雙底形成時,成交量呈萎縮狀態,而股價上攻時,成交量同步放大。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如圖所示,東方銀星的股價早盤平開後走出一波上漲走勢,其後出現回調走勢。股價線回調且不破均價線時,再度上攻,其後,股價線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震盪調整後,再次回落,且這一次回落的低點要高於前一次的低點,而後,股價線再度上攻,兩次回落的時間間隔在一小時左右,大雙底形態正式形成。隨後,該股又經歷了一波小幅回調便迅速拉昇。

三、橫盤震盪形態

橫盤震盪形態,是指股價線在某一時段呈現出的橫向小範圍波動狀態。橫盤震盪形態的出現,說明主力或莊家對股價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未來走勢完全在主力的控制當中。通常情況下,股價線橫盤時間越久(橫盤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未來股價上漲或下跌的空間越大。如果一隻股票的股價線出現橫盤震盪形態,投資者可保持關注,一旦股價放量突破橫盤震盪的最高價,則可追漲買入。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如圖所示,長江傳媒的股價早盤平開後走出一波上漲走勢,其後出現橫盤震盪走勢,且股價線一直位於均價線上方。下午兩點以後,股價線突破放量上攻,並很快突破了橫盤震盪的最高點,這說明股價即將啟動上漲,投資者可追漲買入該股。

通常情況下,高位橫盤震盪,下行的風險較大;低位橫盤震盪,上攻的可能性較高。


莊家洗盤洗的都是散戶的血汗錢!

一、高位雙陰線洗盤

這種洗盤形態是股價在一波上漲之後,主力在前期頭部位置利用K線組合“雙飛烏鴉”製造的洗盤陷阱。從形態上觀察,前面沒有出現天量大陽線去吸引跟風籌碼,卻突然高位收陰,並在第二天低開低走,且收出近似光腳的陰線。這是一種快速的洗盤方法,隨後則以大陽線連續拉漲,甚至出現連續漲停。這是一種較狠的主力洗盤手法。

K線上看操作特點:

1、前期沒有放出天量,雙飛烏鴉的第二根陰線成交量比第一根縮量。

2、一般出現在高位收陰

3、均線的重點是回踩10日均線作為參考。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二、黃昏之星洗盤

股價從底部走強重新站在60日均線之上,隨後一路震盪上行,在走勢圖上經常出現黃昏之星的形態,這就是主力利用經典常見的K線形態進行洗盤。尤其出現在前期高點或成交密集區。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感覺技術形態剛剛走好,突然直接下探到60日均線收盤。這是主力拉伸前經常出現的一次回檔打壓操作。

三、跌停板洗盤

在利空消息出現後,立馬走出了跌停的走勢,讓大家對市場絕望離場,最後再拉出一波上升行情。反覆跌停洗盤,逐漸的,跟隨的散戶就少了。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通常莊家洗盤吸籌,喜歡用最為兇狠方式!

判斷方法:看個股連續跌停,成交量是否處於橫盤縮量整理。如果是的話,就表明了莊家手中的籌碼並沒有出,而是在等待機會拉漲!

四:空頭陷阱洗盤

當股價有較明顯的上漲趨勢後,散戶心裡盼著坐等成果,而主力莊家心裡想的確是如何獲得更多籌碼。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莊家通常會採取故意製造強烈看空氛圍的方式來恐嚇散戶拋售手中的股票。

例如,故意讓股價跌破一些重要的支撐線,故意讓股價無法突破某些重要的壓力線。

下圖中的——前期溫州幫莊股——中昌數據前段時間的走勢就很典型。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尋找中國股市最好的護城河

我們看重護城河是為了能在漫漫歲月與紛繁變化中尋得一個不變的堅實基礎。護城河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之一。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使在我們短暫的投資生涯中也是如此。無論多麼牢靠的護城河都可能慢慢變淺或者慢慢乾涸,甚至很快。因為現在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了。企業和人是一樣的,很多時候無法預判未來的變化,連應對有時候也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那種能最大限度地應對變化的護城河。它可以不太需要人們一直去挖深或者加寬,在歲月與時代變遷中有自己的一套。我認為它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最好的護城河。

那麼,所以什麼才是最好的護城河?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中國股市捅破所有“泡沫”,災難或已避無可避,股民罵聲一片!

物質條件

具體的、物質的東西只是門檻,不太算護城河,或者只是極淺的護城河。例如龐大的資金,只要利益足夠,資金不是問題。規模或者渠道其實都是如此。渠道對應的是巴菲特說的網絡經濟,這方面我們身邊都有足夠的例子。互聯網的興起重塑了渠道,有多少在傳統渠道獲得優勢的企業一下子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甚至一蹶不振。那麼技術呢?技術在某些行業算,但依然不是太好的護城河,因為科技變遷的速度在加快。甚至在很多行業,即使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也一再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例如之前文章談過的上世紀90年代的硬盤行業。

無形資產

無形的一些東西,例如品牌、轉換成本、自然稟賦呢?這些相對物質條件是不錯的護城河。但依然不夠好,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的成本在降低。信息的極大豐富和渠道的多樣化,導致人群關注點碎片化,同時多樣化細分的需求也使得更針對性的品牌建設成為可能。因此,近年來很多品牌的影響力在降低。特別是二線品牌。

轉換成本也是一樣,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注度自然會發散。轉換成本也可能會下降。例如家電品牌,以前可能會直接看牌子買。現在搞不好會上網查查參數對比之後在幾個牌子間選擇。如果從佔領心智的角度看也是如此,佔領心智的時間可能沒以前那麼長了。

自然稟賦可能是不錯的護城河。例如茅臺,涪陵榨菜,自然稟賦很難發生改變。能釀茅臺酒的地方只有茅臺鎮。能生產合適的大頭菜的地方也不多。但後者更危險一些,技術的變化可能使得自然稟賦護城河變淺。至於茅臺,情況肯定更加複雜,他的護城河並不僅僅是自然稟賦。但依然存在著一種可能——有一天人們的偏好發生了比較根本的改變。這種概率雖然可能很小,但並不是沒有。對自然稟賦挑戰最大的還是科技的進步。所以,它依舊不是最好的護城河。

背後的東西

單一的物質基礎或者無形資產比較難構成穩固的護城河,自然稟賦除外。但結合條件看則有所不同。例如低成本不是太好的護城河,但低成本+穩定盈利+極大的規模,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這個具體例子代表的企業就是申洲國際。在紡織行業樹立了自己牢固的護城河。

單一的技術也不一定是好的護城河,但技術實力+迭代速度+強大渠道銷售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代表企業例如華為。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列舉。為什麼這些企業能做到結合?

我覺得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一個良好的管理能力,而良好的管理能力背後更本質的是企業文化。


在多頭市場的初期階段,應該扮演投資者的角色。在多頭市場的後期與空頭市場中,應該扮演投機者的角色。

投資者見追求長期的報酬與(或)資本的所得流量。投資者主要是關心盈餘、股息與淨值的上升。

另一方面,投機者主要是關心價格走勢,以及如何根據價格走勢獲利。由風險/報酬的觀點來看,投資最適當的時機是在多頭市場的初級階段,因為不論由任何的基本角度觀察,成長的機會都最理想。

行情逐漸趨於成熟,價格走勢進入第三、第四波....時,價格水準的考慮將愈來愈重要,謹慎的玩家在心態上應該轉為投機。在信用擴張驅動的多頭市場中,當行情發展至某一階段以後,價值將停止增長.企業界以浮濫的資金追求有限的資源。價格將開始膨脹——資生行情。

在 空頭市場中,投機是唯一的明智之舉。根據定義.我們無法以做空來投資。在空頭市場中,長期做空是通過預先賣出投資而獲利,這項行為本身並不是投資。撇開這 點不談,空頭行情最佳的運作方式是不斷地進、出市場,在主要走勢中做空,在次級修正走勢中做多。一般來說,空頭市場歷經的時間短於多頭市場;空頭市場的主 要走勢在幅度上與多頭市場相當類似,但期間則較短。

相對於多頭市場來說,如果你妥善管理資金,在空頭市場能夠以較短的時間獲取類似的利潤,風險並不會更高,甚至可能更低。就經濟循環的性質來看,你不曾見過“黑色星期一” 的復甦,所以就某一角度而言,空頭市場較安全。

怒特·羅克納曾經講過:“看上去像一個十足的失敗者,我就會還你一個失敗者。”不管是從心理角度來講,還是從實際操作來講,成功的交易就是盈利。正如我們親身實踐的一樣,成功交易的關鍵在於,要感覺像一個獲勝者,即使你可能暫時遭受虧損;把虧損視為整個自信和能力中的一部分。

建立個人成功的標準是一個最小的標準。優秀的投資者都知道這一點。他們不斷閱讀、學習和提高技能,為了能夠持續獲勝,他們竭盡全力。正如一位優秀投資者講的,“我每天盡力將自己的交易提高一個百分點。年底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理解你的動機,建立明確的目標,這樣你就會實現持續高效運行辦事作風。為了實現你的目標,確定必要而明確的步驟,便於有序採取恰當的行動。托馬斯·赫胥黎這樣講,“人生最大的目標不是知識,而是行動。”運用成功的標準將會實現你的投資目標,也會體驗到力所能及的成功。格蘭特·特克更有甚言,“第一,我們要成為最好;然後,我們要成為第一。”這種理念適用於如何榮登電視收視排行榜,同樣也適用於交易。苦幹、節律和信仰,聯合起來最終可以構成成功的基石。

“善輸、小錯”是成功的關鍵

在股市中想要穩定持續地獲利,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幾乎是唯一的途徑。任何成功的交易者都有一套待合自己風格的交易系統。

而系統化交易的關鍵則是"善輸、小錯"交易是一個善輸者的遊戲,只有謙恭地對待市場,聽市場的話才能有好的收益。

因此,我們提出一個經歷大量實戰的交易者才能真正認識到的問題,就是必須真正地接受虧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才能一貫執行。只有構建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嚴格執行的交易者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盈利。

很多交易者僅僅把接受虧損的概念停留在思維意識中,更有甚者還沒有準備接受虧損。知道止損與接受止損並執行止損還有一定差距。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連續按照條件果斷止損,能夠做到連續10次按照系統信號離場的人可能不到20%,能夠持續嚴格按照既定系統執行的人可能不到1%。

市場好像有一種魔力在阻止人們下單止損,這是人們的"貪婪"和"恐俱"心理在起作用,人們害怕做出後悔的決定。在進場時,傾向於尋找更好的價位;在盈利時,傾向於等待更多的利潤;在虧損時,傾向於等待市場反彈。而行情就是"在猶豫中上漲,在希望中下跌"。這些都是沒有系統化觀念的表現,不能客觀地、果斷地做出對策,最終的命運往往就是錯失好的時機。

時機優先於價位,為了幾個價位而錯過一次操作時機,這是因小失大的表現。從價格與成交量上來看,恐慌性殺跌往往是由大虧的賬戶不顧成本地瘋狂賣出造成的。劇烈的價格波動反應的是人們割肉時的慌不擇路,而這時也往往是階段底部,因為這時是大多數感覺交易者"絕望"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