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強區丨 結構決定高度——記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獎獲得者韓佳彤

人才强区丨 结构决定高度——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韩佳彤

關注我喲

人才强区丨 结构决定高度——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韩佳彤
人才强区丨 结构决定高度——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韩佳彤

韓佳彤(左三)在呼和浩特市地鐵2號線內蒙古體育館站指導工作。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作為首府,是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溝通華北與西北的中心樞紐,要想實現跨越和騰飛,就需拉大城市格局、縮短與發達省會城市的差距,給草原都城注入現代感、時尚感、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增強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興建地鐵是順勢而上、具有戰略意義。”內蒙古最年輕的結構力學專家、呼和浩特地鐵總設計師韓佳彤對筆者說。

韓佳彤,70後,工學博士,出生於土左旗,先後在上海同濟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攻讀建築結構力學,後在清華大學博士後工作站做研究工作,出站後在上海、廣州、深圳等諸多發達城市致力於建築結構工程、高層建築基礎工程及地下空間工程的設計工作,具有國家註冊一級結構工程師、建造師、造價師、環評師、投資諮詢師、市政園林景觀師等多項執業資格。2009年,韓佳彤被呼和浩特市政府以高層次人才引進。

“能夠參與家鄉的基礎建設,我感覺很幸運,也很幸福。”韓佳彤告訴筆者,返鄉支援地方城市建設的這9年,他主要負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研究。2015年3月,主持制定呼和浩特市海綿城市市政工程建設方案以及疑難問題處置技術;2015年6月,主持制定呼和浩特市地下空間開發綜合利用方案;2015年9月,主持制定呼和浩特城市軌道交通工程BIM技術應用方案;2015年11月,作為專家組組長主持審定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建設項目,全回收裝配式WSP深基坑圍護系統與樁基支護方案;2016年3月,參與審定呼和浩特市“十三五”城市發展總體規劃;2016年6月,著手研究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下管廊綜合利用方案的研究工作;2016年7月,進行城市地理基礎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2016年9月,主持完成了地鐵2號線23個車站管線遷改及交通疏解和市政設施改移工程施工圖階段設計任務;2017年3月,率領設計團隊提前1年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地鐵1、2號線一期工程的39個車站、1個區間、1個車輛段的管線遷改、交通疏解、市政設施改移工程的設計任務……

作為特殊人才、緊缺人才、高端人才,落在韓佳彤肩上的任務常常是時間緊、責任大。韓佳彤說,記憶最深的是為了配合自治區成立70週年的慶祝活動,他接到了“3個月內必須完成新華廣場地鐵站的計劃工程量,迅速恢復路面交通”的工程設計任務。

新華廣場站作為地鐵1、2號線的交匯站,建築體量7.58萬平方米,在我國已開工建設的地鐵場站中位列第二,施工難度非常大。接到任務後,他迎難而上,用10天時間審查完766張施工設計圖,創下了國內市政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的奇蹟!而按正常設計週期計算,至少需要1年!他認真研究呼和浩特市現有的基礎地理信息,借鑑國內外優秀地下工程的設計理念,還創造性地提出“蓋挖逆作斜交施工工藝”。僅僅用了43天時間,新華大街順利通車了!這項被逼出來的創新技術,成為我國市政工程的新工藝、新工法,其經濟性技術指標、變形控制、工期控制等方面均有極大的前瞻意義,已經被推薦參評“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和魯班獎”。

當筆者問到這一切是怎樣做到的呢,韓佳彤說:“24小時不下火線,餓了啃壓縮餅乾,困了和衣眯一會兒,連老母親突發心臟病住院,我都沒顧上去看一眼,在洞裡整整窩了兩個月……”

據瞭解,參加工作20多年來,韓佳彤先後主持和參加過100多項重點工程,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天津117大廈等,解決過不少技術難題,推廣應用後為國家節約資金200多億元。如在呼和浩特市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中,他作為專家組組長承擔了“結構彈塑性統計地震響應分析”課題研究,通過大量的實驗與理論分析,得出的科技創新成果被應用後,為國家節約了6億元建設資金,榮獲國家電力行業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和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中國電力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呼和浩特機場立交橋和快速路工程是呼和浩特市的重點工程,作為項目總工程師,韓佳彤承擔了“機場立交橋動力特性現場實測與分析”和“橋樑設計智能化協同管理平臺的開發和應用研究”,成果應用後確保了工程結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並於2014年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與結構分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的“呼和浩特快速路智能限高與監控系統集成技術”獲得國家專利28項、發明專利3項,為國家節約資金30億元。該項研究還獲全國第十六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呼和浩特市的地震烈度為8度,為了研究昭烏達路和哲里木路這一標段的南北高架橋建設工藝,韓佳彤及其團隊圍繞呼和浩特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中的已有經驗,研發了“高寒高烈度地震區城市高架橋預製拼裝關鍵技術”。這項創新技術不僅具有作業面半徑小、施工速度快、有效利用勞動力等優勢,還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設計領域的空白。

憑藉對結構力學專業的執著與熱愛、對任務的敬畏和擔當,韓佳彤幾乎每接手一項工程都能出彩。他起草編撰的《內蒙古“十三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技術成果系列叢書》(8冊、約200萬字)已經出版,依據這個標準,我國有條件建設地鐵的西部城市,將會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能縮短大量的建設時間。2018年,韓佳彤帶領他的團隊,又編制了《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建設標準——街道設計導則》《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建設標準——無障礙設計規範指南》。

最近,韓佳彤又做了一個令人欽佩的決定,他把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的20萬元獎金和“北疆工匠”的1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呼和浩特市城建科技創新發展基金會。他說,希望通過呼和浩特市城鄉建設委創新平臺,能為呼和浩特市乃至國家培養和孵化出更多的創新型、複合型城市建設人才,以促進生態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

科研成果

★主編或參編已頒佈的國家及地方標準10部,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被EI收錄33篇,出版科研專著3部,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工程優秀設計獎多項。

★提出了樁基礎與上部結構共同作用的理論分析與計算方法;推出了土的水平抗力系數的計算經驗公式;發明了多種輕鋼結構和輕混凝土結構體系。這些創新和實踐在國內建築行業均處於領先水平。

★撰寫的《呼和浩特市地鐵曲線地段列車運營安全性研究》經科技查新,為日後提高首府地鐵運營安全水平提供重要技術依據。

★主持了自治區人才基金資助的項目《蒙古族民居的保護與發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內蒙古草原城鎮公共設施適宜性規劃模式研究》《內蒙古中西部草原城鎮開放空間研究》《內蒙古草原生態民居體系研究》《內蒙古綠色建築研究》等100多項重點工程。參與設計的“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研究生樓”,獲得2017年度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

★主持的《高寒高裂度區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研究》《市政道路長壽命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拓寬相關控制技術研究》《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研究與應用》《新型焦油固化瀝青工藝應用技術研究》均獲國內建築行業科技獎。

韓佳彤

中共黨員,蒙古族,1970年出生,國防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國家建築結構設計專業二級教授、正高級工程師,現任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兼地鐵項目總設計師,呼和浩特市城建委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內蒙古工業大學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榮獲“茅以升土力學及岩土工程提名獎”“全國工程技術一級專家”“全國優秀建築結構專家”“全國住建系統先進工作者”“內蒙古五一勞動獎章”“內蒙古北疆工匠”“內蒙古突出貢獻專家”“內蒙古傑出人才獎”等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