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房价的尴尬处境:高房价下的低工资水平

随着青岛地铁的修筑和开通,各个区市的联系也变得越紧密,为青岛的城市化和去中心化做好了基础设施准备。一旦地铁线全部开通,所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地铁开通后人们可以更便捷的到达工作地点,从而将商圈和市区扩展到更远的郊区并将原先的卫星城连成一片。

青岛房价的尴尬处境:高房价下的低工资水平

青岛房价的尴尬处境:高房价下的低工资水平

青岛房价的尴尬处境:高房价下的低工资水平

然而这一切都会让青岛的房价变得更贵,原先的市南区等CBD自不必言说,就连远在西海岸新区西北部,暂无地铁规划的某乡村小镇的房价也从去年的两千多的房价变成现在的八千多。其他地区房价的也随着地铁这个大项目而变得狂热:原先几千块一平米的房子变成一万多,原先一万出头的房子翻倍。房价无关政府,是市场自发行为,价格越贵越有人买入,因为如今人们倾向于投资既保值又有升值潜力的房产。

然而正是这种自发的市场反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青岛地区有不少大学,每年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数以万计的人才。这些毕业生们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地上学,大多是出于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喜爱,为她的魅力所倾倒。但是毕业后能否留在此地却要看当地的宜居程度,就是收入水平是否和当地的物价水平及房价水平相宜。我们不能总是能拿幸运的高收入者和暂时运气不佳的低收入者们的个案来以偏概全,以青岛地区普通员工四五千元的月薪,是否能够负担不断增长的房价,我们不得不替那些愿意留在此地工作和定居的毕业生们捏一把汗。如果家境尚好,能够出首付让他们在此买房,那最好不过,但是如果家境不那么宽裕,无法负担首付的年轻人又将何去何从。那些说买房不如租房的人没有将未来丈母娘的看法纳入考量,虽然相爱的情侣之间可以将“哪里有你,哪里就是家”挂在嘴边,但是大部分丈母娘们决不会赞同,因此婚房是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在考虑的事。人才也不光是大学毕业生,所有愿意在青岛工作生活的人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人就没有城市的繁荣。

如果人们发现无力负担转而去更加发达的城市寻找机会或者干脆回老家发展,那岂不是人才的流失。要知道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如果连人都留不住,哪来的人才。虽然青岛一直有吸引人才的补贴政策,但那是针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是无法奢望的。

这个问题无法用行政手段解决,因为房价是越打压越涨的,而且地铁是个红利,房价在建成之前和建成后都可能继续上涨,直到饱和。市南区等CBD可以凭借原先的历史,地理和经济优势保持繁荣,但是新兴的CBD却要经历一段虚假的繁荣期,直到后续的人才将这些空缺填满。如何判断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看其夜间经济活力就行。不少卫星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过了晚上八点之后店铺关门行人稀少,这些地方可能出现了人才的流失。

想要平衡房价和收入的不匹配,唯一的办法就是吸引投资者,让更多的大中企业落户为青岛创造就业岗位才能留住人才,同时鼓励创业。青岛不具备北上广深的城市魅力,想要持续繁荣就需要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样才能支撑房价的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