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沧海桑田,深圳4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老照片


深南大道:从水泥路到“城市坐标轴”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没有什么深南大道,当时,深圳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只有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直到1979年深圳建市,来自陆丰的600名壮汉,硬是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从蔡屋围到上海宾馆的路,全长2.1公里,宽7米,仅够两辆卡车对开,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东门老街:从“深圳墟”到“商业旺区” 这里一直是深圳最热闹的地方,1983年的东门,人们摆着小摊卖农产品、卖小吃、卖杂货、布匹、家禽等,跟我们老家乡下的街道并无两样。

80年代深圳戏院、工人文化宫一带,还张贴着大幅的宣传画。

蛇口:从小渔村到“国际范”自贸区 说起蛇口,你可能会想到富丽堂皇的海上世界、想到富豪汇聚的深圳湾、还有数不清的出口贸易公司,但1979年的蛇口,还是一个偏僻荒芜的小渔村。

华强北:从“土丘荒地”到“电子名城” 它是深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但在1979年前,华强北也只是个荒无人烟的土丘荒地,一副典型的厂区道路模样,到处冷冷清清的。

华侨城:从农场到“世界级度假旅游区” 1981年前的华侨城,叫宝安县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因为靠近戒备森严的边界线,四周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和荒地。

火车站:从“小站”到“立体交通枢纽” 1980年前,深圳火车站还只是十分简陋的三等小站,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候车室是露天的,只有四条长凳,没有厕所,每天只有四五趟列车,广播员嗓门提高点就可以把所有旅客都通知上车了。

深大:从荒地到“全国最美高校之一” 1983年,深圳大学还是一个满目荒芜的海边渔村——粤海门村。当时的市长梁湘却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建立深圳自己的大学,搞好教育,市财政收入每年1亿多元,市委却决定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市长梁湘说:“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