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今天,A股千股跌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跌9%以上近1600家,約2.8萬億市值一天之內灰飛煙滅。

不僅如此,股市、期貨、匯市全線潰敗!

哲學裡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相同的一條河流,然而對於股市的投資者來說,歷史卻總是重複多次的踏進同一條悲傷的河流,上一次股災千股跌停,距今正好三週年時,這一次經過大的休整之後,又是千股跌停。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跌去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股市的本質是社會資源的再配置,如果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出了問題,它影響的絕不只是一小撮人!而是整個社會。

下面我用一隻母雞來告訴你真相!

1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隻母雞,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但是,母雞們又不願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

於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Chapter1:股票的產生

有一天,一隻有遠見的花母雞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吃到更多,更好的蟲子,豈不是可以進化成母雞中的戰鬥機,下更多、更好的蛋?

可是,問題來了,這隻花母雞手裡沒有錢,就只能賣身。花母雞找到了一隻聰明的猴子,說,你給我錢,我之後每下兩個蛋,都能分你一個。

猴子當然聰明得很,他心想:花母雞每年能生100個蛋,一個蛋能賣1塊錢,於是我每年就能分50塊錢,那我給你1000塊錢吧,這樣我20年就能回本。

花母雞說,OK,我這有50張母雞券,拿著作為憑證吧。

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於是,猴子這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他所做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啥叫市盈率?

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淨利潤)

Chapter2:股東的權益

花母雞拿著猴子的錢,開開心心的吃了很多蟲子,理所當然的也生了更多的蛋。

第一年,花母雞下了100個蛋,分了猴子50個,猴子很開心。這,就叫做“分紅”。

第二年,花母雞還是下了100個蛋,但花母雞把猴子叫過來開了個股東大會,說我用這100個蛋換個大雞窩,以後每年我都能多生10個蛋,股東你覺得如何呀?

猴子一想,我原來每年收益5%,用50個蛋換以後每年5個蛋,每年收益10%,10年回本,合算!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這時候,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猩猩這時候跑過來說,我給你1000塊錢,要不你把50個母雞券賣給我?

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聰明猴心想,我特麼又不是傻B,就跟猩猩說:我這個母雞品種好,叫價值雞,現在每年生110個蛋,以後還能健康生蛋50年,我按照20年回本賣給你,怎麼也得1100!猩猩說,好好好,買買買!

於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就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Chapter3:市場的形成

這個交易做成以後,在動物圈引發了轟動,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於是,每個品種的母雞,都發行了帶有自己印記的母雞券,給小動物們互相買賣。

老虎王二雖然並不知道這些動物在弄啥嘞,那些母雞券貌似只有“卵”用,但作為大王,底下動物幹什麼都得管著才行(他們的確啥都不懂),於是他效仿大洋彼岸隔壁森林發達市場的老王頒佈了一項規定:母雞可以在老虎家向所有動物公開拍賣自己的母雞券,所有的母雞券都必須在老虎家裡交易,這就叫做股票交易市場。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瞭解母雞,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母雞關鍵詞:散戶(一個悲傷的故事)。

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Chapter4:股價

大家已經可以想到,假設一個母雞一夜之間變成了胖母雞,生蛋加倍,那麼憑藉相應母雞券就可以領到雙倍的雞蛋,所以母雞券價格翻倍;反之今夜母雞得了禽流感,卒,對應母雞券就一文不值;

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那麼再許許多多個夜晚,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麼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原因很複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想娶媳婦兒急需用錢,但無論怎樣的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者是壞處,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

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母雞關鍵詞:股價有時與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

2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股票的本質

舉例:央視鑑寶欄目,專家鑑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問題核心:“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價值,後者是描述資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裡流動的資金’搞混了。有人以為股票值多少錢,股市裡就有同樣數量的錢,當股票價值縮水20%,他們會覺得有等價於20%的錢也不見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就是蒸發。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發,還是有人得利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這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中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變化,必然帶動影響了整個市場。

就好像豬肉掉價了,賣肉的虧了,但是消費者賺了。但是單獨談豬肉,它的價值是蒸發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沒有錯,但是這其實和股市蒸發增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千股跌停!2.8萬億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二、股市的實質——虛擬資本

拿房子來舉例。我十年前買了個房,當時只要10W,現在轉手可以賣80W,房產商建好後賣給我,整個過程它一直是我的房子,它漲了70W,這個過程沒人虧損,只是我在持有房子的過程中,它的價值發生了變化。

蒸發也是一個道理,在商品價值的屬性上,股票和房子沒有任何區別。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的就是股票增值的時候持有,虧損的時候不持有而已。

假設股市裡只有一隻股票,單價為1元,總量為100股,全部都由A持有,B不持有股票,但是持有200元現金,全世界就他們倆人。那麼全部的資本額就是200元現金,和市價100元的股票。

B看好股票未來的發展,所以願意花120元購買這100股,A同意,成交後(不計算交易費用),A擁有120元現金,B擁有80元現金和市價為120元的股票。全部的資本變為200元現金和市價120元的股票。

僅僅是B對於股市的預期變化併購買,就造成了股市市值的增長,股市這20元的增加是虛擬資本的增加,也就是媒體常說的“泡沫”。之後由於該股票的發行公司表現不好,沒有分紅,B覺得自己判斷錯了,想要賣掉,最後100元和A成交,那麼最後A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和20元現金,B擁有180元的現金,整個市場還是200元現金,但是股票回到了100元,就是所謂的“蒸發了20元”。

相比最初,股票的價格沒有變,但是A和B的資本量發生了變化,所以股市的蒸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變化,實體資本變化是由於虛擬資本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實資本轉移。這才是股市的實質。

水木然點評:人類先有貪婪,後有股市。有了股市,就會變相的把財富聚集到一小撮手裡去。

股市的終極邏輯就是人性,它是上帝根據人性弱點設計的循環陷阱,人類的智慧只能作繭自縛,就如同孫悟空大戰五指山,再偉大的英明和洞察,也破解不了這命運般的棋局。

股市,其實就是一場人類自相殘殺的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