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民眾足球”甚至沒有球門,踢進隔壁教堂的陽臺即可算作得分。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14世紀,足球已在歐洲各國流行開來

這是1170年發生在倫敦街頭的真實一幕:在擁擠泥濘的中世紀街道上,300人對陣500人的足球競技因比賽矛盾演變為肢體衝突,進而釀成了一場惡劣的街頭群毆。

接地氣的足球最終引發了政府的關注。1835年,英國出臺了《公路法案》(Highway Act 1835),明令禁止在馬路上進行這種低俗的體育運動。高達40先令的罰款將足球從街頭趕進了固定場所,大學校園裡的綠蔭草坪自此成為了足球比賽的首選場地。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和小學的校規一樣,踢野球是要被罰款的

1848年,奠定現代足球運動基礎的《劍橋規則》(Cambridge Rules)在劍橋帕克公園(Parker’s Piece)發佈,儘管球門沒有門框,傳球可以用手,但這都沒能阻擋人們參與這場運動的熱情。15年後,英國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成立,以俱樂部為單位的現代足球運動正式誕生。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壯觀的1688年某足球體育場

職業的比賽要讓職業的人踢

鑑於足球在歐洲的流行,國際足聯於1904年5月21日在巴黎成立。4年之後,國際足聯組織了第一場國際型賽事,但那並非世界盃,而是奧運會中的足球比賽。奧運會的足球賽事大獲成功,然而奧組委隨後頒佈“限制職業球員參與”這樣的奇特規定,卻令彼時尚且弱小的國際足聯進退失據。

這迫使國際足聯尋求另一條發展之路——完全由職業球員參與的,高水平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在其他運動項目仍以進入奧運會為最高榮譽之時,國際足聯已經開始謀劃自己單幹了。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早期足協規定,參賽選手必須要戴帽子,真是謝頂足球選手們謝天謝地的福音

二十世紀初葉,奧運會的主旨仍然是呼籲各國業餘運動員參與,這使得堅持職業聯賽的國際足聯迥異於奧組委。國際足聯組織的專業賽事極大地增強了足球運動的觀賞性,這讓本就擁有龐大群眾基礎的足球變得更加流行。

對於職業賽事的堅持,也增強了國際足聯對於足球運動員的吸引力,即便後來奧運會終於允許職業球員參賽,但國際足聯早已積累了足夠的先發優勢。直至今日,奧運會組織的足球賽事始終比國際足聯略遜一籌。

要將足球的版圖擴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幾乎從一開始,國際足聯就已計劃要將足球的版圖擴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從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的8支隊伍,1934年意大利世界盃的16支再到1994年美國世界盃的24支代表隊,世界盃的擴張腳步始終沒有停止。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參賽隊伍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2支。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當然,參賽隊伍的擴張也被批評將降低比賽的觀賞性

國際足聯對於新加入的隊伍始終保持著積極接納的態度,國際足聯的世界盃總獎金高達4.2億美元。只要打進世界盃,球隊就可以獲得800萬美元的獎金,每晉級一場比賽,參加球隊還將獲得以幾何倍數增長的獎金。在世界盃期間受傷的球員,甚至可以獲得國際足聯的醫療款項報銷。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據國際足聯估計,今年的世界盃還將為國際足協貢獻一筆天文數字的收入

更多球隊參與吸引了更多觀眾,更多觀眾幫助開拓了更廣闊市場,國際足聯的擴張型策略沒有拖垮財政,相反卻不斷促進收入增長。在國際足聯的運作下,足球這一原本僅流行於歐美的草根遊戲。已逐漸成為了令全世界瘋狂的運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與倡導運動精神,竭力祛除政治意味的奧運會不同,國際足聯的世界盃從一開始就以宣揚“民族主義”著稱。足球運動作為“民間戰爭”的延續,也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構建族群身份認同的作用。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1879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兩隊就已勢不兩立

一戰期間,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等地的足協就曾退出國際足聯,以表達對於德國的抗議,這樣以足球代表國家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在世界盃的歷史上,我們總能看到由足球引發的各種國際矛盾。

民族主義與體育運動的巧妙結合,促成了獨特的足球文化,這也為後來世界盃將民族主義進行商業化處理埋下了伏筆。

全方位的商業化運營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以世界盃為代表的國際足聯,旗下各項賽事已找到了一條成熟的商業道路,這與曾經僅僅依靠販售門票的早期足球賽事相比,其業務規模與商業多樣化已不可同日而語。

1974年,巴西人若昂·阿維蘭熱(João Havelange,1916-2016)當選第七任國際足聯主席。正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所言,在阿維蘭熱的任期內,世界足協已由蘇黎世私人住所中那個羽翼未豐的組織,拓展為每年監管2500億美元的國際產業巨頭。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阿維蘭熱在80年代曾造訪中國,他敏銳地預言:“中國隊殺進世界盃16強絕非奢望!”

作為富有的個人,阿維蘭熱運用自己積累多年的商業經驗,成功將國際足聯改造為了一家體育管理企業。經由他的精心包裝,世界盃變成了一款別緻的商品,在世界體育市場上大放異彩。

多級的贊助商模式

擁有豐富商業經驗的阿維蘭熱深知贊助商的力量,在沒有充裕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實現宏大的世界盃發展設想是無比困難的。1974年一上任,阿維蘭熱便找到了國際足聯的第一家合作伙伴——阿迪達斯,它為國際足聯的賽事贊助了全套運動裝備,並特別製作了比賽用球。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阿迪達斯1974年贊助的“電視之星”,在黑白電視剛剛普及的1970年代,這無疑是個吸人眼球的設計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早在1962年智利世界盃,可口可樂就已相中了這塊絕佳的營銷場所,開始在比賽中間販賣飲料

隨後的1978年,可口可樂成為了國際足聯第二家合作伙伴。作為與世界盃相愛相殺的奧運會,直到1984年才真正開始嘗試商業化。

2018年,國際足聯已構建了戰略、世界盃與地域等三級贊助商模式。根據尼爾森6月11日發佈的《2018年世界足球報告》(World Football Report 2018),本屆俄羅斯世界盃,國際足聯已入賬14.5億美元的贊助費。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羅斯世界盃上,中國企業在上述三級贊助欄位上都佔據了重要位置,萬達、海信、蒙牛、vivo、雅迪等中國企業將在資金、產品與服務上為世界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正如某白姓國家級段子手所言,本屆世界盃除了足球隊,其他“中國隊伍”基本全去了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6月13日,來自湖北荊州的2.5噸小龍蝦經低溫處理後運往俄羅斯,自此中國小龍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全面的IP保護

為保障贊助商的權益,國際足聯進行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畢竟只有確保贊助商享有排他性的商標使用權,才能讓贊助商真正獲益。在國際足聯的官網上,我們可以在每一場賽事及其相關活動的頁面上看到“TM”的標識,國際足聯對於知識產權的嚴密保護從中可見一斑。

從吉祥物、賽事標識、獎盃圖示到比賽用球,國際足聯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可謂用心良苦。在這其中,一條獨特的保護條例格外令人費解: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完整的周邊產品開發

在三次元世界雄霸的國際足聯,在二次元世界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種打破次元壁的全周邊產品開發策略,在其他國際型體育賽事上還並不常見。將世界盃賽事開發成遊戲,這是一個很成功的策略。某些國家隊可能在世界盃上表現欠佳,但球迷們仍然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盡情翱翔,操控心儀的選手踢出“世界波”。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EA已在2017年9月發佈了FIFA 18

我們仍然記得,那一個個在Windows 98上體驗《FIFA 2002》的夜晚,通過修改遊戲難度,偉大的中國隊也終於踢了巴西一場,4比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