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應縣的“應”

說說應縣的“應”

1. 《說文》所說的應有“當”的意思,說明地處塞外的應縣人的性格是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應縣歷史上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的將軍,就是因為它們敢作敢為、勇於擔當。因此能建功立業,成就一番事業。

2. 《廣雅•釋言》講“應”字有忍受的意思。這也說明了應縣人的性格特徵。應縣由於立地條件苦寒,歷代生活極為艱苦,因此養成應縣人的性格是最能忍受、最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應縣人出去能成事,和這種吃苦耐勞的性格有極大關係。

3. 《辭源》講“應”字還有答應、許諾應承的意思。這是講,做人應該有誠信,一般講,應縣人為人處世,都能以誠待人,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諾千金。因為做人有誠信,因而交友必廣,走到哪裡,漸漸成為眾人領袖,這是應縣人的一個明顯特點。

4. “應”字還與佛教有關聯,按佛教的教義,應身,是三身之一,是指佛隨意顯現為多種形象而不同的佛於身,也稱報身。應縣人從建州以來一直篤信佛教,到遼時達到鼎盛,遼在應州建木塔即是明證。而且當時的佛宮寺即有僧人400餘人。到現在,應縣人的宗教信仰還是以佛教為主。信奉佛教的群眾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可謂是與佛有緣,應身示現。

5. “應”字還與帝王有關,《詩·大雅》:“迺立應門”“應門將將”。應門,即是皇宮的正門。這就是為什麼應縣歷史上有那麼多帝王的一個原因。絕大多數應縣人雖然當不了皇帝,但都可以走“應門”,即正門,引伸開來,就是走正道,不走歪門邪道,光明正大,堂堂正走正地做人。

6. 應字還與音樂有關係,“應”既是一種樂器的名稱,還是鐘律的別稱。應鐘,十二律之一。《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應鐘。應縣人能歌善舞,地方戲曲種類多且歷史久遠,歷久不衰大概也與此有關。

說說應縣的“應”

應縣木塔手繪圖

以上是從字意上對“應”字的認識。再是從字形上看,“應”字也與應縣人有很大關係。

繁體的“應”字是“應”,上邊是一“廣”字,說明應縣土地廣闊,物產豐饒。應縣國土面積1700平方公里,在中國算是比較大的,如果以人均面積來說,就更大了。應縣是個典型的一方水土能養活一方人的地方,一分山、二分川,川下是肥沃的農田。“廣”字下邊有兩個人,說明應縣人口眾多,而且後一個人與“圭”組成“佳”字,說明應縣人是優秀的。不是嗎,應縣歷史上有6位皇帝、4位皇后、5位宰相。即使當代,也不遜色。1965年前,雁北13縣只有應縣有3位開國將軍。2013年,全國評選的53位中科院院士,應縣即有2位,而且是山西省僅有的2位。中共十九大有3位應縣籍代表出席。這還不能說明應縣人的優秀嗎?

“應”字最下邊是個“心”字,“心”在下,說明應縣人心沉,沉者沉穩,應縣人做事都比較穩重。沉者,誠也。應縣人性格忠誠誠實,與人為善,辦事講的是誠信。的確,應縣人在外邊都以忠誠老實著稱,極少有坑蒙拐騙者。

應縣人的特點綜合起來就是:忠誠老實、踏實肯幹、勇於擔當、樂於為善、刻苦努力、出類拔萃,這些優良品質都與應縣的“應”字有關。作為應縣人,不論走到哪裡,都要牢記應縣人這些特點,要對得起這個“應”字。

說說應縣的“應”

注:應縣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有“龍鳳之鄉、宰相故里”的美譽。先後有五代十國時期的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石敬瑭、劉知遠6位帝王,有後唐末年李從珂的劉皇后、後晉高祖石敬瑭的李皇后、宋仁宗的郭皇后、遼興宗的蕭皇后4位皇后,還有安重誨、邢抱朴、邢抱質、高汝礪、鮑承先5位宰相和金代的曹之謙,明清時期的左光圖、鮑珍等文人學士。近代以來,曹汝謙、鄭足等早期革命志士輝耀史冊。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軍銜制時期,原雁北地區僅有的3位少將劉蘇、劉忍、張子珍都是應縣人;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以來,應縣籍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的有白呂,少將有朱玉武、王雅雄、王志中、傅廷俊等。2013年增選的兩名山西籍中科院院士高福、郭正堂,也都是應縣人。其中郭正堂還當選為 2018 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