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多犬子?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可不是演义中这么不堪的!

夏侯惇、夏侯渊是曹氏家族最忠实的追随者,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深受曹氏信任。夏侯氏除了双璧外,最出名的就是夏侯四杰—为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他们是夏侯渊的四个儿子,是三国期间出现的能人义士,各自以军事才能,镇守要地,文学见识,清辩才论称名于世,为曹魏集团立下汗马功劳。

虎父多犬子?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可不是演义中这么不堪的!

夏侯四杰

至于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因为史料记载不多,所以只能从细节来分析了:

夏侯充是大将军夏侯惇长子,夏侯渊之族侄,沛国谯县人。夏侯惇死后继承了家业,嗣爵高安乡侯。其死后子夏侯廙继承。夏侯廙薨,由夏侯廙之子夏侯劭继承。爵位至关内侯。对夏侯充的历史记载实在过少,只是以夏侯惇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爵位,嗣爵高安乡侯。子孙也不多,勉强延续了夏侯惇的血脉而已。不过对曹魏还是十分忠心,家族一直延绵到晋朝,虽没有权倾朝野,也算得上是小富之家,衣食无忧了。

虎父多犬子?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可不是演义中这么不堪的!

夏侯充

至于次子夏侯楙,我们先看三国演义的描述:忽哨马报道:“魏主曹叡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 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 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 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次日,夏侯楙复整金鼓旗,率兵而进。赵云、邓芝出迎。芝在马上谓赵云曰: “昨夜魏兵大败而去,今日复来,必有诈也。老将军防之。”子龙曰:“量此乳臭小 儿,何足道哉!吾今日必当擒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被魏延称为“膏粱子弟”,让子龙说成“乳臭小儿”,而且军事方面也是毫无建树,似乎夏侯楙的身份就已经一锤敲定,是个庸才,只是凭借父辈的名声混了个镇东将军做做而已。

虎父多犬子?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可不是演义中这么不堪的!

“乳臭小儿”夏侯楙

但演义不可尽信,我们先看看夏侯楙在曹魏集团的官位: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曾一度驻守长安。官位镇东将军,位列四征之下,为四镇之首,四征为征东张辽,征南曹仁,征西夏侯渊(后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顶替其位,镇守长安),四镇为镇东夏侯楙,镇西曹真,镇南曹休。四征四镇皆世之名将,而夏侯楙位列四镇之首,能与名将齐名,仅仅靠父荫能做得到吗?曹丕曹叡都是一时明君,而且曹魏前期一直贯彻的选官国策就是曹操的任人以能,唯才是举为主的,所以说夏侯楙是“混”到镇东官位确实是冤枉了。

官位之后还有假节(假节,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就是曹魏赐予夏侯楙的尚方宝剑,战时可处置犯军法之人,只有一方大将或朝廷的使臣才能拥有,可见曹魏对夏侯楙是多大的信任呢。

夏侯楙年轻时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善。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守长安。(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这一点也是夏侯家能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多少功臣名将生前显赫一时,死后却遭到清算,失去家业,后代无福,所以从这方面也透露了夏侯楙对为人处事方面不差。

夏侯楙无用兵谋略,而好经营家业。(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夏侯楙虽然在军事上可能比不上其他四征四镇,但在经商方面是一把好手,曾达到了家财万贯,库多余粮的程度。这对夏侯家族的发展和子孙教育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虎父多犬子?夏侯惇的两个儿子可不是演义中这么不堪的!

“膏梁子弟”夏侯楙

夏侯楙在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的时代,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所以只能凭父荫做一个“膏粱子弟”。可如果在盛世的话,未必不能做一方富豪。夏侯楙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不能和父亲一样名扬天下,但也看到了自己所爱好的经商能力,他及时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能力经营家业,造福乡里,能做个像陶朱公一样的大地主,也是很逍遥自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