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驕傲自大+吝嗇小氣=自取滅亡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孔子說:一個人,即便本領再大,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論語」:驕傲自大+吝嗇小氣=自取滅亡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述而第七》

驕傲的人好比凸起的山包,是存不住水的,而虛心的人好比凹地,四面的水很容易流入。對於一個驕傲的人,有誰會願意向他傳授點知識或經驗呢?這樣一來,驕傲的人不僅學不到別人的長處,長此以往,沒人會願意與他接觸,他的人緣也會很差。可見,這樣的人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沒人願意幫助他,那麼他還會順利地發展和提高嗎?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在各種推薦和測評中,驕傲的人往往得票最低。

天主教的七宗罪:暴食、貪婪、驕傲、懶惰、淫慾、嫉妒、憤怒,是七宗罪。

您犯了哪項呢?

相傳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做好了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後再反覆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於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所稱頌。

相對而言,驕傲不僅使人落後,還會招致不良後果。

比如自滿亡國的故事 : 五代時,晉王李克用帶著對梁、燕、契丹的遺恨而死。臨終前,李克用留給兒子李存勖3支箭,囑其復仇。李存勖不忘父親的遺志,出征時將3支箭裝入錦囊,凱旋後則祭祀在祖廟,以此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在此強大的推動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滅燕破梁,又敗契丹,無往不勝。“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論語」:驕傲自大+吝嗇小氣=自取滅亡

可是當後來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時,李存勖卻變得驕傲自滿起來,縱情聲色,終日與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離心,國運日衰,三五年後就禍端驟起,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這個故事充分的表明:人不可驕傲,一旦驕傲,若不收拾,將會禍端驟起,不利於己。 綜上所述,“謙受益,滿招損。”

聖經早已確之鑿鑿地明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道德經》: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

所謂“大盈若缺,大智若愚。”最大的聲音反而聽不見,最白的東西反而有汙點。整天穿金戴銀的人恐怕不一定真有錢;柔弱的人不一定膽小;糊塗的人不一定真傻。聖人的胸懷空虛得好像天地間的風箱,又好似山間的低谷,無邊無際。所以他對自己從沒有過自滿。因為低谷容易充滿,而高嶺容易失去。只有匯小溪、納百川才能成為江海湖泊。這才是《道德經》中“虛懷若谷”的真締!

老子有曰:“上德若谷”。這一恰當的比喻蘊含著深意奧義:最高尚的道德猶如川穀,上仗大山之氣象,下湧潺潺之流水,兼具剛與柔、重與輕之兩脈。故而有川穀,才有山水,才有天下,才有情操與襟懷。

一個人,即便本領再大,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