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我不是一個純北京人,有人說我們叫“北漂”,但我實實在在住在北京六里橋。這裡有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標誌性單位——八一電影製片廠。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讓我回顧一下八一廠的歷史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製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八一製片廠於1952年攝製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同年又分別攝製完成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遊記》,1982年起攝製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製美術片。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劉伯承院長補拍《河川進攻》鏡頭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晚鐘》《四渡赤水》《風雨下鐘山》《巍巍崑崙》,其中《晚鐘》對戰爭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義光芒,使該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好萊塢大片入侵,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創作思路,確定了從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向現實題材為主的轉換,同時借鑑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創作模式,探索中國軍事電影的新思路。八一廠又攝製完成了《衝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週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出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衝出亞馬遜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八一廠歷任廠長

1、司徒慧敏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2、陳播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3、陳亞丁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4、張少庭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5、彭勃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6、劉佳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7、張景華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8、蕭穆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9、王曉棠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10、鄭振環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11、明振江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12、黃宏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與原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總政軍樂團合併,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並由副軍編制單位降為正師編制,“八一廠”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以後,“八一廠標”將成為歷史!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培養優秀人員

八一電影製片廠建廠以來先後培養出導演160多人、演員300餘人、攝影師200餘人、編劇18人及一批活躍在創作第一線的專業藝術、技術幹部。1995年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中國電影界權威人士從中國電影誕生至1995年的電影人中評選出導演、男演員、女演員各15人為"中國世紀影人", 八一廠獲此榮譽的5位藝術家是王蘋、李俊、王心剛、王曉棠、田華;從90年代電影演員中評選出126名"中華影星",八一廠及曾在八一廠工作的王心剛、王曉棠、田華、古月、張良、嶽紅、陶玉玲、唐國強、高保成、斯琴高娃等11位演員入選。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王心剛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田華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古月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唐國強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斯琴高娃

不管怎麼講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道風景線,他們經歷了風風雨雨將中國電影事業發揚光大,我們這些後輩應該記住他們走過的點點滴滴。再次希望中國電影事業更上一層樓……

憶往昔之八一電影製片廠

八一廠職工合影

以上的照片你能認出幾個?關注巍哥的影音收納盒,我告訴你他們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