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工資是上班族最主要的收入,也是我們在勞動關係中最重要的權益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理一理關於工資的6條小知識,讓大家對這項權益更加了解。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工資的範圍包括哪些

根據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這些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範圍: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工資可以一次性支付嗎

答案是不可以。

通常,工資是一個月發一次,如果一個月發兩次也不違法,但用人單位要是兩個月才發一次工資那就違法了。根據原勞動部發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實行周、日小時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加班工資的基數如何確定

我們知道,工作日加班的加班費是1.5倍工資,休息日加班則需要支付2倍工資,法定休假日是3倍工資,那麼,這裡所說的工資基數如何確定呢?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如果勞動合同中對加班工資基數有明確約定,那就按約定的來;如果沒有明確約定,那就根據勞動者所在崗位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來確定。

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工資的概念是有範圍限制的,所以,加班工資的基數一般不包含年終獎、住房補貼、交通補貼、高溫補貼等費用。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日工資如何計算

算加班費的時候,如果勞動合同和單位規章制度對計算基數沒有明確規定,一般要用加班天數×工資倍數×日工資基數

勞動合同約定的通常是月工資,那麼日工資怎麼計算呢?

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拿月工資除以本月工作日天數,但其實不是。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經濟補償金、賠償金依據的工資基數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

在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時候,依據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那麼,這裡所說的平均工資,是稅前還是稅後工資呢?答案是稅前工資。不過要注意,補償金和賠償金如果超過一定數額也是要交個人所得稅的。

根據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徵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補償金和賠償金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要徵稅,具體計算方法是: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工資和年終獎能發物品嗎

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五條規定:“工資應當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替代貨幣支付。”可見,單位是不能用物品充當工資發給勞動者的。

年終獎的性質則有點特殊,如果勞動合同或是單位規章制度約定了年終獎屬於工資性收入,那麼在發放的時候,就跟工資一樣必須用貨幣

如果不算工資性收入,那麼發實物就沒問題。

那通過雙方的約定,要怎麼判斷年終獎是不是“工資性收入”呢?一般要看數額和發放固不固定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舉個例子,如果明確約定了年終獎是2個月的工資,那麼年終獎一般就算工資性收入,如果約定的是“視單位經營情況和個人業績表現決定是否發放年終獎”,那麼年終獎就可發可不發,用不用貨幣發放也是單位說了算。


如果覺得漲知識,請轉發分享~

如果想吐槽,留言區等你~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每個月等著發工資,那麼關於工資的這6條法律知識你清楚嗎

《法律七點半》是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贏了網旗下的法治節目,基於平臺海量法律諮詢,聚焦生活中常見的法律話題和場景,每期探討一個法律小問題,用3~5分鐘深入淺出地為您講解。由權威律師顧問團隊提供專業支持。漲姿勢、正三觀、破謠言、懂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