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頭版這樣報道龍貴雄!

貴州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一篇通訊《春種一坡樹 秋收萬家富》。一起來看看↓↓↓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荔波月亮山東南麓,上山的路蜿蜒曲折,佳榮鎮大土苗寨就坐落於山坳之中,是荔波縣海拔最高的高山林區邊緣村之一。

如今,走進大土苗寨,人工杉木林與原始森林交錯相融,苗族吊腳樓特色民居林立,演藝場、風雨橋、景觀步道齊備,村民都說“出門不溼腳,玩樂有場所,夜晚亮堂堂”。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當年可不是這樣,大鍊鋼鐵和刀耕火種破環了生態,全村年人均吃糧不足15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到170元,戶均斷糧半年以上。”大土村黨支部書記龍貴雄望著杉木林說。

這位大土苗族漢子有很多榮譽:優秀的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但如果要他說,黝黑的膚色才是自己最好的勳章。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石漠化荒地光禿禿,小溪乾涸、山泉斷流,面對生態困境,1990年,大土開始了“造林起步,造田飽肚,修路致富”生態強村建設。龍貴雄和村支兩委將全村近3萬畝荒坡劃分責任到各家各戶,發動大家用杉樹苗植樹造林。開始不少人反對,認為猴年馬月荒坡才能長成森林,大家還不得更捱餓。

共產黨員帶頭示範,龍貴雄和村裡的20多名共產黨員不僅帶頭植樹造林,還幫助沒有勞力的特殊村民種樹。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大土村已種下了2.9萬畝的杉樹林,戶均擁有森林面積200畝。為解決吃飯問題又杜絕刀耕火種,10年來該村集中在村子周邊開闢了370多畝高產田,使村民實現人均佔田0.8畝。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春天種樹,夏天開田,秋冬修路。“在龍支書的帶領下,真沒想到如今大土的杉木比大腿還粗,給我們鋪開了致富路。”家住大土移民新村的潘勝忠還記得,當年為打造山路,全村老少齊上陣,龍貴雄帶領著村民用鋼釺大錘苦戰2年,打通了大土村11公里出山公路。

2000年龍貴雄因此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995年到2007年,龍貴雄一直擔任大土村村支書,期間,修學校、修飲水工程、修辦公室,村的“大工程”在他的主持下一一完成,村裡的“小事情”他也一點沒落下,為孤寡老人犁地、幫組村民修屋。龍貴雄說,“在大土村,只要有人走過的地方,就是我奮鬥的地方。”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2014年,大土苗寨被列為荔波縣美麗鄉村第一批示範點,村民開始分享生態紅利,村民年戶均間伐收入2萬多元,全村戶均擁有200畝森林,價值30多萬元;實現畝產水稻400多公斤,村民年年糧食有餘。改土造田保護了生態,山泉增流,小河水漲,並引來廣西客商在下游建起了年產值近1000萬元的小七孔礦泉水廠。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近年來荔波縣的全域旅遊大發展,讓龍貴雄坐不住了。深思熟慮之後,2015年,他作為縣人大代表大膽提議大土村就地移民搬遷,被荔波縣委、縣政府採納。兩年來,荔波縣委、縣政府投入大土貧困戶、危改資金、移民搬遷、旅遊建設等資金500多萬元建設新農村,大批村民集中安置,由過去一樓一底人畜混居瓦房變成240平方米的3樓一底生態樓房。大土苗寨變身為集民宿旅遊、徒步養生、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生態文明示範村,旅客紛至沓來。去年,寨子不光吸引了廣東、深圳、北京的遊客,還迎來了首批韓國旅行團。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2016年8月,龍貴雄再次被村裡的群眾推選為村支書,重出“江湖”,挨家挨戶動員實施危房改造、建涼亭、修串戶路,加快建設鄉村旅遊示範村寨。有人問,龍貴雄你的工作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他打趣地說“幹活累不死人,但沒有精神卻容易死人,幹什麼都得有一股子的精神,這工作我得幹到我幹不動的時候。”

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贵州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龙贵雄!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