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導語:日前,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碧水源承建和運營的山西晉陽汙水處理廠(一期)深度參與到黃河支流治理工作當中,為汾河水質改善、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次日《人民日報》頭版又以碧水源旗下多項專利技術及應用成果為例,凸顯我國在專利研發上的科研軟實力。碧水源接連獲得來自主流媒體的深度關注,背後折射的正是對碧水源以創新膜科技解決中國水問題做出積極貢獻的高度認可。

12月22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山西:根治汙染 清水入黃》,新聞中提到的汾河沿岸最大的汙水處理廠正是由碧水源投建的山西晉陽汙水處理廠(一期),項目主體工藝採用了碧水源自主研發的MBR技術,目前已經深度參與到黃河支流的治理工作當中。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據悉,此次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的山西晉陽汙水處理廠是全地下花園式汙水處理廠,一期處理規模為32萬噸/日,其中12萬噸採用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20萬噸採用傳統工藝,出水水質優於國家最嚴的一級A標準,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該項目改善了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水環境質量,有效解決太原市西邊山支流“淌黑水”問題,提高河西地區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為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做出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大體量全地下式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樹立了標杆。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碧水源作為環保高科技企業中的佼佼者,一直堅持在“膜技術”研發和製備領域的深耕細作。碧水源膜產品不僅能夠在性能和關鍵指標上媲美國外同類產品,還實現了各類膜產品從研發、核心技術到生產製備的全流程,大幅降低了以膜技術為核心的水處理工程的經濟成本。

次日喜訊再傳,碧水源又獲主流媒體點贊。《人民日報》12月23日頭版刊登的《前11月發明專利申請123.8萬件(新數據 新看點⑥)》中提到,碧水源依託在水處理行業領先的“膜技術”和擁有的500多件專利,在解決我國“水髒、水少和飲水不安全”方面的專利應用情況和做出的實際貢獻,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人民日報》撰文如下:

“洱海、滇池、巢湖,都用上了我們的淨水專利技術!”回顧一年來的發展,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底氣十足。底氣來自其水處理行業領先的“膜技術”和擁有的500多件專利。今年,碧水源申請各類專利85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站上新臺階。

今年,我國環保科技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碧水源依託自主研發的膜生物反應器、雙膜新水源等專利技術,在雲南省洱源縣建成出水達到地表水Ⅲ類(湖、庫)標準的汙水處理廠,為洱海保護樹立了標杆,也打開了水環境敏感地區治理的大市場。“有了專利,就有了參與技術競爭的‘金剛鑽’。”文劍平說。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碧水源亮眼表現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與《人民日報》頭版

據悉,截至目前,碧水源深入參與了首都水系、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地等多個水環境敏感地區的治理,建成數千項膜法水處理工程、數百個國家水環境重點治理工程、數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廠,佔中國膜法水處理市場份額的70%以上,每天處理總規模超過2000萬噸,每年可為國家新增高品質再生水超過70億噸,是汙水資源化利用的先行者。

碧水源這一系列在主流媒體的接連刷屏,正是創新膜法水處理技術的一次厚積薄發。經由此次央視、《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傳播,碧水源自主研發的多項膜產品和專利技術從神秘的黑科技走入更加廣闊的大眾視野,展示了我國在高科技環保領域的可喜成果。

�\u0015�\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