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第二十屆年會·基層科普傳播行動 小營巷社區做了新示範

小營·紅巷位於杭州市上城區,佔地2.64萬平方米,現有居民住戶3660餘戶。作為全國首批科普示範社區,小營社區利用轄區得天獨厚的科普資源,著重圍繞航空航天、醫療健康、愛國衛生等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科普氛圍。

作為這次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基層科普傳播行動的示範點,小營巷社區有幾個別的社區沒有的優勢。一是科普的歷史文化,在小營街道里有毛主席60年前為了檢查衛生工作視察小營巷的紀念館;二是“科普中國”落地的現代科普工作典型,小營街道利用自己的設施、人流,做了很多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工作;三是結合社區文化歷史的航天科普(圖書)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在這裡親近航天,走進航天;四是舉辦了多年的錢學森科技文化節活動。最後一點,小營街道還有大科學家,也是曾經的中國科協榮譽主席錢學森的故居。

在這條小小的巷子裡,既有科普的歷史文化,又有現代科技的傳播。既有社區科普工作的典型,又有科學精神的展現。既有傳統科普手段惠及百姓,又有科普信息化覆蓋社區。

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科普教育基地

1972年小營巷56號牆門開闢為毛主席視察小營巷工作紀念館,紀念館的序廳就展現了1958年1月5日毛主席視察小營巷的真實場景。這一天的下午,毛主席在杭州接見完外賓後來到了小營巷,這也是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個城市居委會。毛主席視察小營巷進了小學課本,但大家可能沒注意到主席這次視察是來檢查衛生工作的,其實是做了一次健康科普工作大檢閱。

毛主席先後來到42號、56號、61號三個牆門,與居民親切交談,還興致勃勃地當起了宣傳員,向居民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毛主席視察小營巷,推進了全國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60多年來,小營巷已經成為省市乃至全國的一個重要的健康教育科普宣教基地。

在省科協的帶領下,小營街道常常展開各種互動式的科普體驗活動。今天在小營公園就有一場“垃圾分類”科普體驗親子活動。活動分為垃圾分類社區課堂和分類小能手親子比賽兩個部分,好玩的互動可以讓參與者更好地瞭解和接受垃圾分類的科學知識。今天的這位志願者老師是杭州市社區科普講師團的講師,杭州市社區科普講師團成立於2002年,有183位科普講師,常年風雨無阻地奔波在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基層的社區和鄉村,真的是一群具有公益精神和奉獻精神的可敬的人。

依託錢學森科學資源,展開錢學森科技文化節等系列科普活動

2014年,小營巷依託錢學森的科學名人資源,在中國科協和省市區科協的支持下,打造了全省首個以航天為主題的社區科普館——錢學森航天科普館。去年,區科協又根據中國科協“百千萬工程”的要求,在科普館內設立了科普e站,推進“科普中國”優質科普資源的落地應用。

這是小營巷科普工作遵循的基本思路:搞好一個結合,依託兩位名人,用好三項資源。搞好一個結合,就是科普和旅遊的結合;依託兩位名人,就是毛主席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用好三項資源,就是愛國衛生、醫療和航空航天科普資源。

2011年(錢學森誕生100週年)以來,小營街道和小營巷社區充分利用錢學森的獨特資源,通過錢學森科技文化節、錢學森科普周等形式開展群眾性科普活動。這次中國科協第二十屆年會期間,街道正在舉辦第四屆錢學森科技文化節。

在小營巷有一個紅巷生活館,是一個集黨建、文化、科普、健康等教育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居民活動場所。今天在紅巷大禮堂舉辦的就是科技文化節的一項活動——“科普中國”落地應用暨科普知識競賽活動。對於基層街道來講,優質的科普資源比較匱乏,現在“科普中國”為街道解決了這個問題,成為街道開展科普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小營街道也特別重視科普信息員隊伍建設,目前街道“科普中國”信息員已經超過500人,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信息員的隊伍。

在紅巷生活館二樓,正在舉辦一場“科學+”活動——航天科普分享會。“科學+”是由浙江省科協主辦、浙江省科技館以及多家媒體共同承辦的科學傳播品牌。而今天的活動,是由中科院老科學家石磊,面對面給時代小學五年級錢學森班的孩子們做航天航空科學知識的分享,還有來自中天模型的志願者指導孩子們製作航天模型。

分享會旁邊的消防角,上城區的院士工作站建站企業——咸亨國際通用裝備公司的志願者在給孩子們做消防知識的普及和互動體驗。咸亨國際是一家專注於應急領域的服務商,也熱心做應急安全方面的公益科普宣傳。去年引進了清華大學範維澄院士團隊,範院士是目前“兩院”院士中唯一位火災安全領域方面的專家。​​​​

中國科協第二十屆年會·基層科普傳播行動 小營巷社區做了新示範

圖文由浙江省科協提供

浙江省科技館協會供稿

出品: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科學+”微平臺

製作:北京科技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