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說到識字,我的觀點是,孩子如果能在上學前認識2000字,達到能自己看故事書的程度,對孩子入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呢?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第一,孩子如果上學前不會讀書,上學後經常看不懂老師佈置的作業,就要靠家長幫忙記作業。而一旦養成靠家長記作業的習慣,孩子的潛意識就會認為,寫作業是給家長寫的,不是自己的事情。

第二,如果孩子不識字,就讀不懂帶文字的數學題,孩子對數學就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了拼音之後,孩子再閱讀故事書,見到不認識的生字時,他就自然的去拼讀,而不再關注這個字本身是什麼樣子,這就破壞了上下文的語境,導致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女兒三歲多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同事對我說:小秦,我聽說孩子從小讀一些經典比較好,比如《三字經》。我聽後,沒有回家,直接去書店買了一本圖畫版的《三字經》。從此,便開啟了“閱讀經典,快樂識字”的過程。

因為三字經的字比較大,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和女兒一邊讀書,一邊用手指認。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是朗讀,指認也並沒有認識多少字。後來看了《捕捉兒童敏感期》才知道,原來,女兒識字的敏感期還沒有到來呢。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直到女兒四歲半的時候,開始對字產生了興趣,走到街上就問這個是什麼字那個是什麼字,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女兒居然能自己讀故事書了。所以女兒上學後,基本沒有碰到過學習上的障礙。

當然,孩子的敏感期來的快,去的也快。女兒在認識了幾百字之後,就開始關注其他的事情——識字的敏感期過去了。這時候,我就採用各種各樣的遊戲來跟女兒玩。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我把一些漢字寫到手掌大小的卡片上,每天跟女兒玩“抓壞蛋”“找朋友”“形體表演”等遊戲,女兒對此樂此不疲。中國的漢字就是一個個圖形,孩子是在圖形的敏感期之後對漢字感興趣的,畢竟,漢字是抽象的圖形。有一次,我剪了一些筆劃,女兒在那裡擺弄。過了一會兒,女兒興奮地喊:媽媽,看,我的名字!我跑過去一看,是一個完整的“金”字,我詫異地問:你怎麼知道的?女兒眨巴著大眼睛,自豪地說:它在我的腦子裡呢!

孩子識字了,喜歡上閱讀,就此開啟了人生奇妙的探索之旅!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學霸成長營寄語

現在的社會,一個人知識面的寬窄,直接決定了一個人視野的大小。“博學切問,所以廣知”,是一個現代學霸的基本體現。

學霸成長營——識字敏感期

關於識字敏感期的話題,請問,你有什麼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