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整治再出發」綠色出路,垃圾無害化處理為練江減負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練江不是垃圾收集場,卻時常有生活垃圾上門“光顧”,導致“垃圾圍江”現象總是禁而不止。走近練江,小夥伴們會發現,隨著創文強管、練江流域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在全區各地展開,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理邁向規範化、生態化之路,“母親河”終於得到了減負,漸漸露出了清麗的一面。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但是,徹底解決練江生活垃圾的出路問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練江流域的生活垃圾汙染治理亟待破題之策。市委書記方利旭多次明確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做好農村垃圾、汙水處理。”“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做好農村垃圾、汙水的集中收集、處理工作,切實減少生活汙染。”市長鄭劍戈也要求,要牢固樹立“生態環保人人有責,練江整治從我做起”的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態,支持配合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投身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可喜的是,隨著練江流域綜合整治的步伐加快,流域的“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已經建立並日趨完善。

尤其是今年底潮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建成投產,我市練江流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將達到2900噸/日,流域生活垃圾的出路問題或將徹底解決。

村收集:“整治+引導”管住源頭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生活垃圾的失管,使練江揹負著沉重的環保包袱。練江整治的大力推進,特別是“整治+引導”雙管齊下,生活垃圾終於有了歸宿——村統一收集,流域垃圾亂丟亂堆的現象有了明顯改善。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示範村建設工作。

練江整治攻堅戰誓師大會後,一場垃圾的“圍剿戰”迅速在潮陽拉開。除了平時的“常規動作”外,潮陽主動作為,自加壓力,不約而同開展了週末的“自選動作”。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潮陽區結合週末志願服務日,號召全區各鎮(街道)投入練江整治和創文行動中。並於9日成立以團區委為總隊、練江流域流經的9個鎮(街道)團組織為分隊的潮陽區“河小青”志願服務隊伍,組織志願者走近練江開展垃圾清理、環境美化、河道保護、汙染現象監督等巡河護河以及植綠治水、河岸綠化志願活動,推動練江整治全民參與。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潮陽銅缽盂社區的龍潭溪

在潮陽銅缽盂社區的龍潭溪,碧波盪漾,環境優美,不時有水鳥前來做客,周圍村道配置有垃圾桶,地面乾淨整潔......此景正如龍潭旁一房屋牆面的美麗鄉村三字經:拆違建、清溪流、掃乾淨、堆整齊、種滿園、點漂亮、增收入、人和諧。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銅缽盂社區只是潮陽解決垃圾收集最後一公里問題的一個縮影。如今,潮陽全區175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一村一點”垃圾收集點的建設175個。其中海門鎮建成5個,和平鎮2個,貴嶼鎮19個,銅盂鎮25個,谷饒鎮22個,河溪鎮11個,西臚鎮23個,關埠鎮26個,金灶鎮42個,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同時,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示範村建設工作,配備垃圾分類桶,對垃圾進行袋裝分類投放、上門分類收運,引導村民做好泥砂廢土等惰性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的規範堆放,確保從源頭上進行垃圾分類減量。

收運一體化:潮陽將升級新建22座轉運站

生活垃圾的壓縮轉運是練江垃圾減負的重要一環。據瞭解,潮陽區在練江流域全力推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區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並且正通過PPP市場化運作模式,進一步打造高效運轉和城鄉統籌的流域內城鄉生活垃圾收運一體化體系。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潮陽區生活垃圾壓縮站

潮陽區平時生活垃圾日產量大約1100噸,其中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約750噸,城鎮生活垃圾日產量約350噸。近年來,潮陽區結合實際,建立完善“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農戶配備垃圾桶、行政村建設垃圾收集點、鎮建設垃圾壓縮轉運站、區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從住戶大門口,到村垃圾收集點,到鎮轉運站,到區生活垃圾填埋場的無縫對接。

據悉,從2017年8月起,潮陽區所有鎮級簡易垃圾填埋場已全面停止使用,各鎮、街道產生的生活垃圾均運往區垃圾填埋場進行統一處置。目前,全區13個鎮(街道)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垃圾壓縮轉運站14座。啟動新建22座生活垃圾壓縮站,項目總投資2.3億元,建成投運後,垃圾壓縮轉運規模達到2250噸/天。

環保之路:垃圾無害化處理焚燒發電

在棉北十二斗生活垃圾填埋場,一輛輛載滿垃圾的貨車從潮陽各地趕來,進入填埋場卸“貨”,兩臺垃圾壓實機正在緊張作業,對剛運到的垃圾進行壓實。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棉北十二斗生活垃圾填埋場

據介紹,該填埋場每天接納城區及各鎮生活垃圾,進行衛生填埋處理,實現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的目標要求。最近各地環境整治正在火熱進行,填埋場每天處理的垃圾也明顯增多,處理量達1500噸/天。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滲瀝液處理前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滲瀝液處理後

那麼,垃圾產生的滲瀝液到哪裡去了呢?答案就在該填埋場附近的滲瀝液處理廠。據介紹,滲瀝液及生產生活汙水彙集至滲瀝液調節池後,就會被泵送至滲瀝液處理廠,通過生化池和MBR+反滲透膜車間處理,濃縮液泵送至衛生填埋區進行回灌處理,剩餘汙泥經過脫水後進入衛生填埋區進行填埋處理,出水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在該廠排水口處,原來的“黑臭水”經過處理,變成了清流排入池中。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如此清澈潔淨的水,你能想像得到它原來又黑又臭嗎?

高達800攝氏度以上的鍋爐內,熊熊的烈火吞噬著從各地運來的垃圾,最終化成電能,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潮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區環保發電廠)

潮陽區全力破解“鄰避”效應,設計規模為1500噸/天的潮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於去年7月份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總工程量的約一半。隨著今年底潮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成投產,練江流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將達到2900噸/日,徹底解決流域生活垃圾的出路問題。

垃圾不落地 環境更美好

生活垃圾曾經是練江整治的“攔路虎”。潮陽區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奮勇爭先,“偏向虎山行”,終於走出“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生活垃圾科學收集處理之路。尤其是垃圾處理從填埋到焚燒發電的“綠色蛻變”,是徹底解決“垃圾圍江”的有效舉措,也是練江流域的百姓之福。

垃圾不落地,環境更美好。在完善環保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希望沿岸群眾牢固樹立“生態環保人人有責,練江整治從我做起”的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實際行動支持練江綜合整治。要加強宣傳教育,讓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讓村民的文明衛生意識發生喜人變化。我們相信,全民參與練江整治,“母親河”將會早日恢復原來的清麗多姿。

「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环境整治再出发」绿色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练江减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