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重大学生造机器人,专门送外卖快递

开挂!重大学生造机器人,专门送外卖快递

开挂!重大学生造机器人,专门送外卖快递

近日,重庆大学电器学院学生研发出物流快递机器人“小迪”,该机器人能精确地识别环境变化,能爬楼越障、乘坐电梯等自动送货上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快递业有巨大的市场,全年超过400亿件快递,只有200多万快递员,显然运力不足。”研发团队负责人杨鸿城表示,研发“小迪”就是想进军物流业,分一杯羹。

能翻越路障还能爬楼梯

开挂!重大学生造机器人,专门送外卖快递

2016年9月,阿里巴巴的物流机器人“阿里小G”正式亮相。“阿里小G”走在路上,能精确地识别环境变化,避开小的障碍物。在自己乘坐电梯时,它还能感知电梯的拥挤程度,不会跟人抢电梯。

目前,小G应用了自主感知、智能识别、运动规划等多项关键智能技术,陆续在很多场景运行。“阿里小G”推出后,京东物流机器人也宣布亮相。目前,该机器人能够检测到前方行人车辆,遇到行人、宠物、车辆等障碍物,可以进行避障,绕路行驶;遇到十字路口,还能识别红绿灯做出相应行驶决策。到达配送点后,机器人会短信通知买家前来取货,但无法送货上门。

能跟人行走还能自主导航

开挂!重大学生造机器人,专门送外卖快递

杨鸿城表示,“小迪”还有自动跟人行走功能,用户在使用机器人之前,需先用机器人身上的摄像头拍摄一张图片,在图片中选取机器人跟踪的对象,设置完成后,机器人便能跟着特定跟踪对象行走,并根据对象离机器人的远近自动调整速度。搬运较重货物,人力难以胜任的情况下,可以使机器人一路跟随用户到达指定目的地。

此外,它还有自主导航功能。机器人支持在手机APP界面实现一键定位功能,按下定位功能按键后,机器人根据自己定位数据和手机的定位数据,结合指南针的方向数据,自动把前进方向对准用户,实现了初步的定位循迹功能。加入地图数据库,实现全程自主导航。

“‘小迪’还有自动避障功能,通过激光雷达感知周围环境,机器人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杨鸿城说,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通过返回的距离数据完成环境建模,由团队自主研发的“最大道路概率搜索”算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周围障碍物,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当有障碍物离机器人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机器人会自动停下。

“小迪”拥有的功能将会更多

“我们的核心技术在于让机器人爬楼梯和货架保持水平,大部分时间也用在了这两项技术的研发上,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团队成员表示,货架上的传感器经过团队自主编程,使得货架能在整个配送环节保持水平,未来有望应用到外卖服务上。

团队成员表示,在迭代产品中,“小迪”拥有的功能将会更多,而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也已经形成。比如,验证码开箱,确保货物或者快递、外卖等在配送过程中不会被路人恶意损坏、盗取,同时还能保证不会产生误拿现象;实现红绿灯识别,让机器人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机器人和行人、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安装机械手臂,实现自动搭乘电梯,提高送货效率等。

将在高校和部分成熟社区推广

“只要设定好送货地点以及预定的送货时间,小迪就能将快递送到买家手中,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杨鸿城表示,小迪机器人首先将在高校和部分成熟的社区进行推广。同时,基于小迪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团队成立了重庆郎拓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进一步融资,把产品推向市场。

杨鸿城表示,第一阶段他们希望和多家物流公司合作,推广物流机器人的使用;第二阶段开发超市配送机器人、外卖机器人;第三阶段开发智能婴儿车、智能轮椅、餐厅服务机器人等,“这些都是基于机器人的爬坡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的开发,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寻找投资,希望公司顺利成长起来。”杨鸿城说。

市场。

需解决配送费用 谁承担问题

机器人是一些行业选用的重要工具,也应该是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趋势。但是为何机器人送快递上门迟迟没有实现?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费用应该谁来承担。研发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送货上门是要产生成本的,这部分费用让消费者出,有难度;让商家出,也不太愿意,这就导致了送货上门迟迟没有实现。

目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费用实际上是由消费者买单,消费者自行到快递点取快递也是需要劳动力的,只是这部分劳动力往往被忽略。不少人觉得就下楼散步的时间,顺便就把快递拿回家了。如果让机器人送货上门,让消费者投币,估计推广起来有难度。

就“小迪”而言,这款机器人可爬楼梯、能跟人行走、识别障碍、货架保持水平等都是优势。但是要真正做到送货上门,还需要在机器人内部嵌入小程序用于识别,外部再做一个手臂。另外,在运货途中,快递和机器人本身是否会被盗取,会不会有人搞破坏都不清楚。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对机器人进行改进,比如安装报警装置、设置密码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