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魂牵梦绕桑梓地,归去来兮游子心!

故乡在哪里!?有人说是先辈们生活过的地方,有人说是回不去的地方;我们说故乡是生命中永远青翠的绿州,故乡是睡梦中反复吟唱的那只歌,故乡是铭刻在记忆中的一个烙印,故乡是漂泊的心儿停靠的港湾,故乡是离心儿最近的地方!河南湖北两省相连,淅川柴湖根脉相通!

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区大柴湖镇已经走过了五十个年头,五十年过去,万千往事如烟,我们忘不了当年那泪洒丹阳、依依惜别的场面;我们忘不了初到大柴湖那一片片沼泽地和钢柴林,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淅川、大柴胡大,大柴胡、淅川、丹江水库一线牵!

亲人们,回来了!回来了,亲人们!淅川老家欢迎你们!为了让大柴湖三代人记住老家河南,了解河南老家,大柴湖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走进河南老家.豫鄂一家亲联谊活动”,这是中国第一移民大镇,首个民间公益团体组团赴老家看望慰问公益活动,也是五十年来,第一次成规模多代踏上回乡路的群体,有古稀之年的老移民,有生在大柴胡长在大柴湖的中青年,有不知河南为何地的儿童,通过交流联谊活动的开展,拉近与故乡的距离,慰籍游子思乡之情,帮助乡亲记住乡愁……鄂豫手拉手,共圆中华梦!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大柴湖移民三代寻根问祖团队一行四、五十人与6月9日18:30分到达淅川县城,于19点30分在丹阳宾馆二楼宴会厅举行欢迎仪式和晚宴。首先有淅川县移民局梁占佩局长致欢迎词,接着有大柴湖移民代表王华俊老师汇报讲话,双方互赠书籍和字画;接着有淅川爱心志愿者联合会李红俊会长与湖北柴湖志愿者协会杨双会长互赠字画。整个互赠互动环节亲情自然流露,气氛友好祥和……

为了欢迎回家的游子,经过紧张的准备,一小场文艺节目呈现在柴湖亲人们的面前:人生百年,我们要认真的面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不消耗青春,不浪费生命,由爱心志愿者刘霞演唱的歌曲《不白活一回》道出了人生真谛!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会觉得幸福充实,感恩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美德,在爱的世界里学会感恩!由淅川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表演的手语舞《感恩的心》把晚会气氛推到了高潮,深深地触动了柴湖的亲人,让他们感到了回家的温暖;由李佳欣小朋友的诗歌朗诵《母亲的爱》道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天下再大也不忘母亲的牵挂,语言再多也不如一句话,有母爱就会有一个温暖的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由陈明轩小朋友展示的五步拳,那一招一式,从小历练的童子功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第一站,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移民文化苑浓缩了故园的山山水水,古街门楼,村村舍舍,还有这些从淹没区抢救出来的一千多棵古树,成为纪念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和寄托几十万移民对故土情思为灵魂,纪录着半个世纪来淅川移民生产、生活、兴衰、变迁的历程。

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丰碑,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淅川40万南水北调移民 的踪迹;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昔日100余个淹没水底村庄的缩影;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1000余棵古树的诉说;在这里人们可以梦到曾经的故土家园。南水北调所有的今夕往事都有了这个归宿地。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通过导游的介绍,大家对淅川悠久的历史和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希望移民老乡们常回家看看,把移民文化苑当作自己的家。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第二站,大家来到金河镇水上执法站。了解淅川为了保护水质做出的付出和贡献,随后在岸边共同栽植了友谊树。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大家一同乘船游丹江。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第三站,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并合影留念!

根在淅川,图文记录大柴湖“移民三代”回淅川寻根问祖!

这次活动是中国第一移民大镇首个民间公益团体组织群众回老家寻根问祖,也是50年来第一次成规模多代际踏上回乡路的群体。成员中有古稀之年的老移民,有生在大柴湖长在湖北省的中青年,也有不知河南为何地的懵懂儿童。通过此次寻根活动,拉近了湖北大柴湖与故乡淅川的距离,慰藉游子思乡之情,帮助他们记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