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十里摩崖石刻开笔,千年“兰亭雅叙”再现。近日,30多位国内知名文化人士参加了泾阳县郑国渠旅游风景区摩崖石刻书法长廊文化工程采风活动,纷纷为景区的奇绝风光所折服,无不惊叹沉寂千年、未为人知的泾河之美、泾石之奇和郑国渠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兴致勃勃的题作咏怀,以伸雅兴,为河山补笔,为天地增色。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王勇平

肃立在战国时遗留下的废墟前

我的思绪穿越千年红尘

公元前246年,就在这里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一一

大地原点、关中“白菜心"

跌宕起伏地上演了史诗般的剧情

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

被派到虎视眈眈的邻国秦国

暗中肩负一项特殊的使命

名为帮助秦国建造水利工程

目的则是促其劳民伤财

阻止这个国家全民皆兵

让众多的兵力一夜变成劳工

刀枪入库转入灌溉建设

遏制对孱弱韩国的悍然入侵

这是韩王自为得意的缓兵之计

却事与愿违成全了秦国的一代枭雄

水工郑国在建渠中竭尽全力

不知他是否忘记了初衷

反正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打造了一件堪称完美的精品

“渠成,注填淤之水

溉泽齿之地四万余顷”

300里渠水滔滔波光粼粼

4万顷稼禾被汩汩滋润

贫脊的关中从此富甲天下

秦国顿时如虎添翼

丰衣足食日益强盛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秦始皇雄才大略剑指天下

气吞万里一统六国

韩国,很不幸

最先被秦国吞并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对人的评价从来都盖棺定论

水工郑国的历史纠葛却从未厘清

无论他的主观动机如何纯正

毕竟,客观上他的任何努力

都成为秦国事实上的“帮凶"

也许,他仅仅只是一个工匠

不应该陷入复杂的政治谋略

不应该只身肩负这天大的责任

他未必懂得统一天下的意义

他也未必深谙联横合纵

他甚至未必想到兴修水利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当然,他也称不上一个合格的间谍

一开始就被发现其特殊的身份

“疲秦"的阴谋很快就被败露

好在秦王对他并没有当真

他才有可能利用十年时间

从容不迫地把建渠计划贯穿始终

作为一个纯粹的水工

他只知道,对于一项工程

必须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他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职业操守

为自己的生命

涂抹了最美的色彩

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成功

这个叫郑国渠的工程

享誉了一千多年的盛名

对于一个杰出的古代工匠

郑国无愧于自己的专业和良心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中国古代有三大水利建设

都江堰、灵渠与郑国渠

在千年历史中三足问鼎

我曾经叩拜过南国两大水利

一览恣意流淌的澈澈渠水

心里充盈着崇拜和激动

这流了千年的人造水系

仍然流入今天的良田沃土

构成了代代相传的壮丽风景

升腾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未到郑国渠之前

我想像着这北方的古渠

也能拥有万古奔流的生命

可是,现实的郑国渠

我不敢也不愿相信

已沉陷地下20多米

当年的风采无痕可寻

这个显赫的名字只载于《史记》

留遗的大坝成为最后的象征

我只能责怪自己

在美好的憧憬中孤陋寡闻

我只能叹息自己

在甜甜的睡梦中被无情叫醒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眼前这斑驳陆离的大坝残骇

我不知该怎样形容

这是那条浩瀚绵长的水渠吗

是那条承载秦国霸业之舟的水渠吗

龟裂的黄土像一张张大嘴

朝天发问

郑国渠,渠水何在

能安息吗?郑国的在天之灵

假如他活在今天

是否有妙计留住那一碧万顷

让青山绿水一脉相承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面对这块土地我虔诚鞠躬

它是那样丰富那样博大那样厚重

我抓了一把土紧紧贴在胸前

感受到这土与我的脉搏一样跳动

千百年来它养育了华夏子孙

千百年来它造就了无数英雄

历史铭记了秦始皇、李冰

历史同样应当铭记

这个在秦国建渠的叫郑国的韩国人

(戊戌夏月于陕西泾阳)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名家咏泾阳:郑国,在这里建了一条渠

王勇平,原铁道部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研究培训中心共同主任,客座教授。曾在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和部委、省市以及企业授课。主讲《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现代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全媒时代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操作实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