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县大窝镇作为全县首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迅速启动大雁岭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

一、着力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振兴组织领导

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工程,着力探索“三联”促“三共”的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功能。一是支部联建促共建。按照“一心多点”布局,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创新组织形式,探索建立跨乡镇、跨区域的联合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揽功能,形成区域发展的整体合力,促进共同建设。二是利益联结促共享。按照“一职多能”的要求,突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全覆盖,探索“田园托管、统购统销、承包经营”等集体经营方式,构建“入股分红、众筹众创、投资收益”等利益链接模式,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推进集约化经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品牌营销、盘活生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管资产、做服务、搞经营、促增收的职能进一步增强。三是治理联动促共荣。按照“一核多元”的模式,构建以联合党总支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集体公司、企业、群团组织、自治组织多元联动,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五六”工程,强化依法治村,扬党风、养村风、树家风,把村规民约立起来,文明家庭树起来,光荣榜红起来,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互促互补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着力科学规划,补齐乡村振兴差距短板

按照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优化大屋村新村规划,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公路、饮水、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生态宜居补齐短板。一是多规合一。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脱贫攻坚作战计划、“一河三长廊”全域党建示范规划、农民增收计划等多项规划衔接起来,统筹新村、产业、党建和社会发展布局,制定形成了“一心两点四线五园区”的发展布局。即:一心: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中心;两点:豆砂坝和葡桃沟两个新村聚居点;四线:围绕四条产业公路建设茶叶+花卉旅游观光环线;五园区:豆砂坝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园区、早白尖千亩茶叶科技示范园区、云锋林峰旅游休闲度假园区、黄金湾水上观光园区、华格林特色养殖园区。二是三产融合。始终围绕“服务宜宾、融入宜宾、吸纳宜宾”的理念,大力推动茶旅融合、桑旅融合、农旅互动,大力发展采摘经济、体验农业,新建阳光餐厅、景观小品、特色小木屋,大力培育茶乡乐、渔家乐等乡村经济业态,新建云峰湖养老公寓,大力提升大雁岭休闲康养、旅游度假的内涵,逐步把大雁岭建设成为宜宾具有影响力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三生同步。因地制宜,突出茶叶特色主导产业,建成3000亩以上茶叶核心示范区,着力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建统防统管标准化茶园800亩、水果采摘园980亩,补植茶园600亩,新建提灌站1个;强化村民自治,大力实施人居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村道油化改造及配套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增加环卫设施、环保措施,建立垃圾回收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着力改革推动,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

把农村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抓手,以城市化的思维规划建设农村、以工业化的思维改造提升农业、以职业化的思维转变引导农民,让农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流转农户土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鼓励支持剩余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实行土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公司经营制度,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集体托管、品牌经营的理念,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推进治理方式改革。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在自治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加大民事纠纷调解力度,实现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推进大屋村法制讲堂普及工程,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进景区、进农家等活动,培训更多的法律明白人。三是扶持改变农民增收渠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管理型人才培训,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大力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大雁岭”AAAA级景区建设,促进“田园变公园、新村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民”,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着力五大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任务目标

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总投资6693万元,实施34个项目,建成了6000亩茶叶产业核心示范区。一是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业+”“旅游+”,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养老、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投资3361万元,实施茶园补植600亩、建设水果采摘园980亩,发展漂流、攀岩、游泳池、度假山庄等旅游项目,举办采茶年会、忠孝文化节系列活动,新建高效喷灌和提灌站项目,配套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产业振兴。二是乡村人才振兴。按照县委“以职业化的思维转变引导农民”的工作思路,总结提炼了“富、强、善、美”的大屋精神,涌现了十佳创业青年李勇、身残志坚带领乡亲发展的王青海、孝老敬老模范杨厚富、道德模范王圣才等先进典型,凝聚了大屋发展的正能量。开办“高县乡村振兴大学堂大雁岭讲习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管理型人才培训,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乡村文化振兴。既抓“口袋”、又管“脑袋”,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六五六”工程,建成了文化院坝、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农村信息服务站、移动舞台、文化广场等六大活动阵地,成立了文艺骨干队伍、志愿服务队伍、道德评议队伍、技术培训队伍、新乡贤队伍等五支队伍,开展了为民主题教育活动、“道德讲堂农民夜校”、致富能手培训、身边好人评选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四是乡村生态振兴。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投入2452万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游客居住舒适度,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垃圾回收机制。实施道路油化10.9公里、农房风貌塑造200户,建设生态大雁岭。同步配套完善了道路绿化美化及亮化、景观绿化、阳光餐厅、小木屋、旅游厕所等,提升旅游功能,推进农村景区化建设。五是乡村组织振兴。以“党建+”为载体,坚持党建“三联”促“三共”示范引领,即支部联建促共建、利益联结促共享、治理联动促共荣,深化“支部+经营主体+基地(园区)”等模式,投资177.5万,实施阵地提升、党建示范,强化政治引领、示范引导、服务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县大窝镇党委书记 涂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