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独立周刊》四周年纪念短文随感

胡适先生《独立周刊》四周年纪念短文随感最近一直在看民国期刊,我对民国一直抱有好感,不过之前总是觉得这种好感来的不够理智:因为毕竟看到的民国资料都是当代人剪辑的多:我们喜欢较真的人都知道,但凡根据剪辑的资料得来的感受,都多少会受到剪辑者主观思想的影响(哈哈,我这篇文章也是),所以想得到你认为相对客观的观点,尽量还是找这些原版杂志或者其影印版本为好,因此我找来了《独立评论周刊》(胡适主编),《观察》(储安平主编),《现代评论》(王世杰主编),《努力周报》(胡适主编),《清议报》(梁启超主编)等杂志的全套影印本来看,收获颇多:自觉看法越来越理智,既不盲目崇拜民国,也不妄自菲薄当下,比如这篇文章:《独立评论的四周年》(胡适),感受了一些内容,随手写在了书上,现摘录整理下:

胡适先生《独立周刊》四周年纪念短文随感

1:以胡适,丁文江,刘文典,陈衡哲,翁文灏,傅斯年,张奚若,陶希圣,陶孟和,蒋廷黻,顾毓琇等大师撰稿的独立评论周刊,竟然在创刊后的第三年只有七千读者,第四年才达到14000!何其少也?!当时可是正直日寇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候,这个以公平、乐观的态度积极给国事、民事建言献策的三十年代最高水平政论、时论杂志,竟然如此受百姓漠视!可见当时中国普通百姓与一些中下层读书人的麻木!

2:对比当下,以在下这种烂笔写出的外蒙浅略,却有17000以上的读者(如果是胡适先生活到今天写此类文章,轻松几百万以上阅读量),这充分说明当今国民热心参与国事的程度:忧国忧民的普通国民与普通读书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大进步!这是可喜可贺的大进步!

3:《独立评论周刊》的读者虽然几年才有那么点,但是,以胡适先生为首的独立评论撰稿人,却一直坚持那么多年为独立评论周刊写作,可想而知,他们没有别的念头,只有家国民族概念,心怀一副忧国忧民的心,付诸以笔下文字唤醒国民的具体行动!这是值得我们当今读书人学习的精神!让我们也向前辈们学习,好好做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吧。

浅谈随笔,偏颇激动之处难免,如有不当,读者海涵。

胡适先生《独立周刊》四周年纪念短文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