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先生《獨立週刊》四週年紀念短文隨感

胡適先生《獨立週刊》四週年紀念短文隨感最近一直在看民國期刊,我對民國一直抱有好感,不過之前總是覺得這種好感來的不夠理智:因為畢竟看到的民國資料都是當代人剪輯的多:我們喜歡較真的人都知道,但凡根據剪輯的資料得來的感受,都多少會受到剪輯者主觀思想的影響(哈哈,我這篇文章也是),所以想得到你認為相對客觀的觀點,儘量還是找這些原版雜誌或者其影印版本為好,因此我找來了《獨立評論週刊》(胡適主編),《觀察》(儲安平主編),《現代評論》(王世傑主編),《努力週報》(胡適主編),《清議報》(梁啟超主編)等雜誌的全套影印本來看,收穫頗多:自覺看法越來越理智,既不盲目崇拜民國,也不妄自菲薄當下,比如這篇文章:《獨立評論的四週年》(胡適),感受了一些內容,隨手寫在了書上,現摘錄整理下:

胡適先生《獨立週刊》四週年紀念短文隨感

1:以胡適,丁文江,劉文典,陳衡哲,翁文灝,傅斯年,張奚若,陶希聖,陶孟和,蔣廷黻,顧毓琇等大師撰稿的獨立評論週刊,竟然在創刊後的第三年只有七千讀者,第四年才達到14000!何其少也?!當時可是正直日寇入侵、國難當頭的時候,這個以公平、樂觀的態度積極給國事、民事建言獻策的三十年代最高水平政論、時論雜誌,竟然如此受百姓漠視!可見當時中國普通百姓與一些中下層讀書人的麻木!

2:對比當下,以在下這種爛筆寫出的外蒙淺略,卻有17000以上的讀者(如果是胡適先生活到今天寫此類文章,輕鬆幾百萬以上閱讀量),這充分說明當今國民熱心參與國事的程度:憂國憂民的普通國民與普通讀書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大進步!這是可喜可賀的大進步!

3:《獨立評論週刊》的讀者雖然幾年才有那麼點,但是,以胡適先生為首的獨立評論撰稿人,卻一直堅持那麼多年為獨立評論週刊寫作,可想而知,他們沒有別的念頭,只有家國民族概念,心懷一副憂國憂民的心,付諸以筆下文字喚醒國民的具體行動!這是值得我們當今讀書人學習的精神!讓我們也向前輩們學習,好好做一個讀書人該做的事吧。

淺談隨筆,偏頗激動之處難免,如有不當,讀者海涵。

胡適先生《獨立週刊》四週年紀念短文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