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2019年第4期《十月》刊發陳福民老師寫的文章《與你遙遙相望——關於母親的一些話》(注:該文亦網載於2019年8月13日的中國作家網,網址為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813/c418956-31291028.html)。讀完文章,我就在想,這算一篇什麼類型的文章,是悼念類的嗎?情感有點太冷。直接寫流淚的只有一處,還有幾處間接表達不願意看到母親被疾病纏繞的痛苦的句子,大部分文字好像一直在不動聲色地呈現。是一篇傳記類的文章嗎?屬於母親的客觀材料又太少,大部分都是作者的主觀分析和評論。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而這篇文章為什麼被那麼多人轉發學習?

認真想了想,我以為這篇文章的突出優點也許正在於,母親離世之後,作者沒有以“死者為大”的觀念去美化母親的形象,沒有像其它悼念類的文章那樣,把母親塑造成高大全,使母親集勤勞、善良、堅強、無私奉獻等等的優秀品質於一身,也沒有去挖掘母親平凡中的不平凡、細微處彰顯崇高偉大,或者表達自己情不能已的悲痛與懷念;而是本著真實性原則,以自己對於人性的理解和分析,找到了母親身上個性化東西,加以呈現並分析。與其說這是一篇寫母親的文章,倒不如說,母親只是一個道具,作者藉此表達了他對人性的思考與見解。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這一個獨特的母親,“敏感、多疑甚至有些神經質,不安全感、輕度潔癖、忽忽不樂”。“真誠”“單純” “疾惡如仇”,“對公平正義、正直善良與'堅持真理'等等道德品質的信奉與強調到了一種偏執的程度”,“她確信貧困與真誠、美德之間有神秘的聯繫”。

她愛憎分明,對於茅荊壩一戶人家的賙濟念念不忘,對幫助過她的人銘記在心;對於作者大舅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憤憤不平,而大舅在作者眼裡卻是本分厚道、家道一般。

她對孩子要求苛刻,永遠覺得孩子做得不夠好,她覺得孩子們的成就不能代替她的成就。

她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做記者的日子,她“有嚴重的文青傾向”,“她喜歡看書,喜歡UFO和外星人的話題,還特別稱讚劉震雲的小說”, “她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兩手空空地走了”,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候,跑前跑後的孩子們不能成為她眼中對她最好的人,而她不成熟地把這個信息傳達了出來,全然不顧對孩子們的傷害。

這一個母親身上,有強烈的時代印記、生活疤痕,更有屬於自己先天的性格特質。她是單純的、真誠的、善良的。她對世界的看法是二元對立的、固陋的、直觀的。她先天是自我的,是浪漫的,有夢想的,她也許不知道蘇格拉底那句“未經省察的人生是無價值的”的句子,但她對人生是有要求的,是有期望的,她帶著生命的失敗感走完了一生,受盡生之病痛的折磨,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讀完文章,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我們不是因為作者痛失慈母悲痛,我們是為這樣一位糾結分裂的母親的一生唏噓。她堅守傳統美德,又時時與現實格格不入;她有生命夢想,卻從來也沒有實現的可能,甚至也沒有真正意義的付諸行動;她銘記或耿耿於懷,她閱讀或深夜玄想,她固守或不顧及他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左衝右突,雖沒有什麼效果,但她從來沒有放棄表達自己,沒有放棄對自己的人生信條的堅守。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我們也許會想,這老太太,假如換換環境,她會是怎樣的樣子?這老太太,也許應該那樣做,那樣做的她會留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念想?但我們馬上會理智地告訴自己,她就是她 ,不管你怎麼評價,怎麼理解,這位真實的老太太已經合上了她不折不扣、字體並不規範的生命之書。

反崇高,立體化塑造人物,挖掘人物身上更為幽微的東西,呈現作為個體生命自身的外在與內在矛盾的緊張。這樣塑造的母親形象,別說是在散文類的文章中,就是小說中也是很少見到的。之所以很少見到,不是生活中沒有這樣的形象,而是沒有人能,或者也許沒有人敢去這樣塑造,某種程度上,這篇文章是給寫父母類散文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比如,母親確信貧困與真誠、美德之間有著神秘的聯繫,這樣的簡單判斷在上一代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人越是善良,這種思想越是嚴重。我自己就深有體會,也可以說深受其害。父母先天性的認定有錢就是壞人,為富都不仁,窮人都是好人,從而以他們的方式遠離富人,永遠和窮人保持親近,當然自己也不會有增加財富的可能性。而沒有人發現這點,並這麼正式地表達出來,類似的,這種對人性的發現,可以說,獨一無二。塑造人物形象的另闢蹊徑,敘述的不動聲色,主觀性很強的評價導向,使得這部作品引人深思,回味不已。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斗膽對文章的可能性說一兩句。

一、畢竟是寫母親的文章,畢竟是寫已過世的母親的文章,總要有一兩處母親對孩子們的愛的呈現。就像寫父親受到母親的譴責後的表現那樣的,就像母親打我那處那樣的,細膩而生動地呈現。因為讀者的心理還是有期許的,關於母親的文字大家還是想讀出點色彩、讀出點溫度的。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二、 文章關於母親的材料其實不是很夠,評價,也就是主觀性大於客觀呈現。對於母親的性格,也許應該有描寫的句子出現。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這也許比自己站出來評論更有說服力。

畢竟是文學作品,還是要靠語言的感染力來傳達思想,甚至蘊含思想,留點想象的空間讓讀者去自己思考也許會更好。

別開生面話母親——讀陳福民老師的《與你遙遙相望》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