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清晨做夢,夢見滿目桃花、杏花、梨花,竟是身在仲春!奇哉怪哉!什麼情況?夢裡賞花時的欣喜之感此刻尤記憶深刻,是最近一些時日寫詩、看詩瘋魔了嗎?

寫詩何用?消遣?發抒?陶冶性靈?志所思所感所學?或為名利?或為向別人證明什麼?或一嘗撰文之夙願?或以為賞心樂事?或為練筆——培植文字功力?皆有吧!

孔子說“詩言志,歌詠言”。今人多見以“詩”與“詩歌'互稱。《詩經》之詩和宋詞元曲皆亦詩亦歌之類,可稱”詩歌“,而其它的舊體詩及現代詩概屬於”詩“之一類。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寫的無論新舊體,充其量也只是可”言志“的”詩“而已,稱之為”詩歌“究竟是不副其實的。

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返而言之,詩只可言志。詩的功用僅限於此。“史詩”之類終究詩餘罷了。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或者自發議論,或者人云亦云,動輒非議抒發小情調之詩,可謂狹隘愚昧之極,不足一駁。當然,廣義的詩既包含敘事詩這一大類,也是兼含“分行的散文”類的小詩的。

近日有人不斷提出什麼是詩、什麼樣的才算詩、什麼樣的詩人才配稱詩人、什麼樣的人才能(配)寫詩一類的亂七八糟的問題,依我看,這類問題的提出者究竟居心何在!什麼樣的詩不是詩?《號子歌》、《射獵》那樣的都是詩,《大風歌》都是詩,大家所寫那些“自由體"的抒情、雅緻、有節奏感的何以不成為詩!什麼什麼樣的人不配寫詩!用“言志”,亦即用於抒發性情(靈)而已,亦即表達自我而已,誰沒表達的權利?誰又能剝奪別人抒發自己情性的權利!難道,別人不配寫詩,就你自己配嗎?你又有何出眾拔俗之氣魄能力?說到底,質問者也只是閒得發慌逛語而已、只是以狂妄掩飾自卑而已、只是以對別人的抨擊來向眾人展露一下自己的膚淺無知而已!

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詩有雅俗之別,亦以言辭論巧、論優劣。私狹之輩動輒諷喻、攻擊他人,好以諷喻攻擊彰顯自己,其實是欲蓋彌彰,愈是如此反而愈顯得他們德才的低劣以及阿Q般的愚昧可笑。即使你寫得不錯,何必譏誚別人?你寫得不若人之高明,你何不努力進取憑實力與別人競一高低?像潑婦罵街一樣,你還算一個文化人嗎?你別說:我本就是一個痞子!

詩無論好壞,它放在那裡就是詩人自己心血的結晶,是他們的精神產品。尊重別人的詩等同於總重詩人那個人。小學生尚且大多學會的處世常識,難道一些“好逞其嘴”的人竟然連這做人最基本的素養都缺乏或者早被其丟棄了?若這等“高等詩人”人眾擴大一些,不能不說是詩壇、文壇、文化界、當世之悲!

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當然,詩人——詩作者們也該慎為詩的,即須謹慎作詩、認真作詩、用心作詩。水平自然有高低,但詩作者每作詩必要竭盡才能、盡力而為,可企對自己一時的悅情悅性、遐思妙想準確地加以表達,使自己的詩作首先忠誠於詩作者自己。至於詩的雅緻、美致、價值的優劣和作者水平相關,已是既定,需待別人評賞。

然則詩評——亦止雅正而已!近似於對作者熱愛的情緒可以攜帶,然而痛憎、攻擊的情緒不宜有。——尊重、客觀、公正、警勵、撫慰、教諭、批評皆可!

詩歌隨談,詞不達意,我先已失卻雅正,慚愧之至!不當之處,敬請友們批評指正!

隨感:由我之痴詩及論詩壇譏謗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