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邊受商標掣肘或錯過黃金期 連續6年營收未破50億IPO無望

白雲邊受商標掣肘或錯過黃金期 連續6年營收未破50億IPO無望
白雲邊受商標掣肘或錯過黃金期 連續6年營收未破50億IPO無望

聳立於武漢市核心地段的白雲邊大廈。

在白酒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當前“白雲邊”商標使用權的現狀,或許正在掣肘白雲邊酒業的發展和壯大,更將成為IPO之路的攔路虎。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自2012年確定白雲邊的商標歸屬後,迄今6年來,白雲邊的營收一直未突破50億大關,始終在40億區間內徘徊不前,與當年“力爭2017年銷售收入達100億,稅收突破10億,並啟動上市”的雄心壯志相距甚遠。

外界鮮有人知,6年來湖北白雲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雲邊酒業”)所面臨的窘況是:一方面可以永久獨佔使用“白雲邊”商標,而另一方面又被增設條件以商標註冊期為限,意即:當商標使用權到期後,白雲邊酒業可能就不再享有使用“白雲邊”商標的資格。

近日,松滋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松滋國資”)向長江商報獨家提供了兩份與白雲邊酒業控股股東白雲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白雲邊控股”)簽署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松滋控股要求白雲邊控股的白酒主業在2017年銷售收入達到百億、且入庫稅金突破10億,並要求白雲邊控股適時啟動白雲邊酒業上市計劃。

同時,兩份協議顯示,松滋國資將“白雲邊”全部註冊商標,提供給白雲邊控股永久獨佔有償使用,白雲邊控股每年需支付商標許可使用費100萬元。而白雲邊控股即白雲邊酒業的最大股東。

對此,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松認為,上述兩份合作協議權責不夠明確,一方面承認白雲邊控股可以永久獨佔使用商標,另一方面又增設條件以商標註冊期為限:“在商標使用權限即將到期之際,這兩個條款本身之間彼此矛盾,如果真涉及糾紛,很容易因為商標許可使用權約定不明而產生爭議。”

改制和股權變更後中國馳名商標歸屬

2012年,松滋國資和白雲邊控股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陳述,2005年,白雲邊控股前身武漢市徐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依據《湖北白雲邊股份有限公司92.64%國有股權轉讓文件》與松滋國資公司簽訂了《湖北白雲邊股權有限公司國有股權轉讓合同》。

2006年,武漢市徐東房地產開放有限公司按有關法定程序將湖北白雲邊股權有限公司的投資管理權變更為其關聯公司——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2007年,當地政府與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簽訂《關於進一步加快湖北白雲邊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2010年11月17日凱旋門置業有限公司依法變更湖北白雲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松滋國資經審查有關文件確認屬實。2012年,當地與白雲邊酒業簽訂了上述合作協議。

商標使用規則存在“權責不明”

長江商報注意到,商標協議對白雲邊商標使用範圍以及使用許可條件都有明確要求。在使用條件中,明確規定“白雲邊”註冊商標在有效期內,松滋國資許可白雲邊控股和白雲邊控股投資的全資或控股公司永久獨佔使用,不許可任何第三方使用。商標使用許可期限以商標註冊有效期為限,到期後前者保證及時續展並按照本協議同等條件許可白雲邊酒業繼續永久使用。

不過,在協議中,松滋國資對白雲邊控股同時提出要求,其中包括“白雲邊”註冊商標的酒及酒業相關的生產、銷售企業法定住所含生產地、資金結算地(簡稱“三地”)在松滋,並用不改變;白雲邊控股需在協議期內每年向松滋國資公司支付100萬元的商標許可使用費。同時,到2017年,白雲邊控股需在松滋投入20億元進行產能擴張和配套設施建設,白酒主業銷售達到百億,入庫稅金突破10億(即“2211”發展規劃)。

協議中指出,如果松滋國資造成商標不能正常使用,白雲邊控股有權要求退還商標許可使用費以及損失賠償。如果白雲邊控股違反上述要求或不支付商標許可使用費,則松滋國資有權收回商標使用許可權。

值得注意的是,商標局官網顯示,白雲邊酒業15年白雲邊和12年白雲邊商標權限將於2019年6月27日到期。根據《商標法》規定,註冊人需要對商標進行續展才能繼續使用。

湖北朋來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源波認為,雙方的商標合作協議並沒有違反法律強制性的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約束性。永久獨佔使用權有點像合同法上的永久租賃合同,但合同法有“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的規定。

對此,劉源波建議,雙方可以重新磋商一種在股權和商標權同時轉讓的基礎上,當地國資仍擁有白雲邊部分股權和商標權的格局,這樣既不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讓白雲邊更好地做好做強甚至走向全國、全球,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利益。

當地一位人士向長江商報表示,愛護白雲邊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收取商標使用費就是象徵性的,核心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好發展。

合作協議已過期8個月未續簽

財務數據顯示,2012年,白雲邊酒業白酒主業實現開票發貨額40.9億元,上交稅金4.6億元,與上年比雙雙增長28%。當年9月,松滋市政府則與白雲邊控股簽訂為期5年的《跨越發展合作協議》,並表示力爭到2017年,使白酒主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在松滋入庫稅金突破10億元,並適時啟動上市。

然而事實是,此後6年白雲邊營銷數據都未破50億元。

根據白雲邊集團官網顯示,白雲邊酒業2013年最終實現銷售48.10億元,與上年比增長17.42%,全年上交稅金6.66億元,較上年增長44.76%。但2014年白雲邊酒業業績卻陡然下降近8億元,在2015年短暫上升後開始連續兩年持續下滑。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白雲邊酒業銷售業績分別為40.69億元、44.14億元、43.54億元和40.97億元;上交稅金分別為7.08億元、8.03億元、7.90億元和8.26億元。

業績不達預期,上市更是遙遙無期。

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簽署時間為2012年9月,有效期為五年,因此該協議已於2017年9月過期而未續簽,至今已經過去至少8個月。

事實上,早在2011年,白雲邊也曾規劃利用3-5年的時間上市,但不巧遇上證監會暫停IPO。

至於白雲邊為何不願意上市,該人士分析,一是白雲邊擁有較好的現金流,上市主要是融資功能,對白雲邊吸引不大;二是上市後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分離,還需如實披露財報,公司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財務數據公佈。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白雲邊想謀劃上市,商標必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白雲邊重塑“老通城酒”突圍遇冷 雙品牌戰略難解當年商標旁落之憾

白雲邊受商標掣肘或錯過黃金期 連續6年營收未破50億IPO無望

現任湖北白雲邊股份有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梅林。

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商標歸屬的旁落,讓深感“不踏實”的白雲邊酒業掌舵人、董事長梅林急欲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市場品牌。

由此,白雲邊集團於2013年收購了武漢的百年老字號“老通城”,並藉助“老通城”的100年品牌影響力註冊了“老通城酒”商標,寄望通過雙品牌戰略實現突圍。

天眼查數據顯示,湖北白雲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白雲邊控股”)近年來註冊了不少自有商標,旗下商標信息共有49個包括老通城、1929等。另外,湖北白雲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白雲邊酒業”)旗下注冊商標達27個。兩家公司旗下商標數量共達到76個,但有些品牌在市場上尚未見到過。

淡季生產線上難覓老通城酒身影

從產量看,每套生產線2200瓶至3800瓶不等,合計產量為2.73萬瓶。其中,42度感恩12年產量最多為8200瓶。從訂單地域看,主要為武漢、鄂南、江西、湖南,還有少部分豫北、豫南地區。

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是白酒生產淡季,旺季時每條生產線至少3500-3800瓶,24條生產線會全部開工。按3800瓶計算,旺季時日產量應在9.12萬瓶,現在產量僅相當於旺季時的三成。

該園區生產負責人介紹,白雲邊酒只用高梁和小麥釀造,採用高溫悶料,高比例用曲,高溫堆積,三次投料,九輪發酵的工藝。整個園區有10個這樣的釀造車間,每個年產能產可達2萬噸。

老通城酒遭市場吐槽 商家稱“賣不動”

在老武漢人眼裡,老通城就是武漢名吃“豆皮”的代表。但不知何時起,武漢街頭有些商鋪的牌匾變成了老通城酒。一字之差,讓很多人看得雲裡霧裡。

“如果你有商鋪,我們可以幫你做招牌,費用1萬元,其中包括5000元的老通城酒進貨費用,加盟的條件是3年內不得換招牌。”該人員透露,通過這樣加盟,目前這樣的店有數萬家。

王源分析認為,從行業整體來看,從2013年以來白酒行業已經出現行業產能明顯過剩。與此同時,高端白酒年銷售量在遞增,但中低端白酒市場空間越來越小。不過,王源認為老通城酒也很具有地域特色,有自身賣點,如果能嫁接好渠道平臺,有更好的傳播方式,未來還是有巨大市場潛力。

知情人:如企業有上市需要政府願出讓商標

不過,近年來,松滋市也在鼎力支持白雲邊發展,並承諾如果企業有上市需要,政府願意出讓商標。

如今,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商標權糾紛越來越多,白雲邊也在培育自己的品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湖北白雲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白雲邊控股”)近年來也註冊了不少自有商標,旗下商標信息共有49個,包括老通城、1929等。另外,湖北白雲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白雲邊酒業”)旗下注冊商標達27個,也都為酒類,包括貴賓禮、長江情等。兩家公司旗下商標數量共達到76個,但有些品牌在市場上尚未見到過。

零售業分析師王源認為,國家“限酒令”的出臺,包括電視頻道禁止播放酒類廣告等政策措施,對白酒行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要全力推出一個新的白酒類產品,市場認可度在短期內難以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