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泉河流域:凄凉的大美,沧桑的前世

象泉河流域见证着西藏古文明的传奇:璀璨的象雄文明在这里发端,迎来盛世的古格王朝却在这里神秘消失,大海般辽阔的札达土林呈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托林寺“108塔”在朝圣者虔诚的目光中傲然挺立……

象泉河又称朗钦藏布,位于西藏阿里境内,因其源头形状与象鼻相似而得此雅称。它发源于冈仁波齐神山脚下,源头海拔5300米,由大小18条河流汇集而成,全长309公里,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后汇入印度河。

象泉河流域:凄凉的大美,沧桑的前世

象泉河最大的成就,是在札达地区冲出了一块芳草鲜美、物产丰富的肥沃土地——象泉河谷,也被称为“阿里的粮仓”。象泉河谷是阿里地区主要的农牧区,以放养藏绵羊、牦牛为主,主要种植青稞、豌豆和春小麦。

或许正是因为象泉河的恩惠,它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河”。在阿里,关于它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比如藏传佛经中就描述道:“冈仁波齐峰四周分别卧着雄狮、白象、骏马和孔雀四大神兽,它们因不忍看到阿里地区连年遭受旱灾,就从口中源源不断地喷出泉水予以解救,最后形成了现今的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这些激流流过山涧峡谷和广袤平原,汇入浩瀚的大海……”现今,关于象泉河的传说被刻在了当地许多佛寺的壁画上,供后人瞻仰。

札达土林、托林寺

静立在象泉河畔的远古忧思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尽管曾经的辉煌已成记忆,但那凄凉的美感,仍令每一个过客难以忘怀。

地理学家认为,象泉河如同一条“生命之藤”,让阿里地区充满了生机。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札达县——因为象泉河的哺育,这块被岩石环绕的蛮荒之地,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札达在藏语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是象泉河流域最著名的观景台,同时,也是阿里地区藏族民间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该地盛行的“古格旋”舞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

象泉河流域:凄凉的大美,沧桑的前世

最能诠释札达之美的景色,是土林沟。

进入土林沟,人们会被眼前如大海一般辽阔的土林世界震慑:高耸的土林在骄阳下酷似一座座古堡和碉楼,一派苍茫而焦枯的景象。100多万年前的扎达土林是个宽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水面下沉,原先湖盆中的黄土被风雨长年累月地侵蚀和冲刷,最终形成了这片气势磅礴的天然土林雕塑群。现今的土林之下,全是密集的褶皱和沟壑,只要下一场暴雨,这条绵延30多公里的土林沟马上会变成一条“河流”,成为扎达县城的“护城河”。

穿过土林沟,“袖珍”的札达县城即刻呈现在眼前。这座小城空旷而安详,沿着光秃秃的土街一直走,很快就能看到托林广场上那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象雕塑,雕塑旁的托林寺,就是阿里地区人们的朝圣圣地。

11世纪初,托林寺由古格王益西沃主持修建,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由于当时统治者的大力兴佛,这里成为了整个阿里地区的佛教中心。完好时的托林寺由迦萨殿、白殿、十八罗汉殿、米勒佛殿、护法神殿、阿底峡殿、仁钦桑布译师殿以及众多僧舍、佛塔林构成,规模宏大。

象泉河流域:凄凉的大美,沧桑的前世

令人遗憾的是,几百年来,因为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托林寺昔日的恢弘格局已经很难窥见。目前,寺庙的外围沿象泉河畔仅残存着108座土质佛塔,被称为“108塔”。据当地人介绍,该寺初建时,佛塔达到了500余座,后因象泉河涨水造成坡地坍塌,大部分佛塔被毁。现今,为了挽留住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寺,1996年,托林寺已经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驻有专人维护……


文:钟雯(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