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十三爷在临终前,告诉雍正最大的秘密就是看到“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作为雍正皇帝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在临死前透露这样的言语,无疑给雍正内心重重敲了一锤:他必须提防弘时。

宝亲王弘历一直都是雍正皇帝最得意的儿子,因为弘历年幼都得到康熙的欢喜,留在宫中培养。这也成了雍正皇帝在“夺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筹码。

而随着康熙的年老,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九子夺嫡”愈演愈烈,雍正皇帝在邬先生的辅佐下一步步得到康熙的信任,最后成功击败实力最强的“八爷党”,继承了皇位。而八爷也迫于无奈,只有接受这个结果,但是“八爷党”始终都没有放弃对雍正皇帝的对抗,于是他们有组织有纪律的对抗雍正的“新政”,弹劾年羹尧,弹劾田文镜,拉拢隆科多,“八王议政”逼宫等等。

特别是“八王议政”,差点让雍正皇帝难以招架,关键时刻是张廷玉和胤祥救驾,化解了朝堂危机,随后雍正皇帝彻底击垮“八爷党”,特别是八爷胤禩,雍正对其恨的咬牙切齿,将其改名为“阿其那”。

随后,八爷胤禩被圈禁,但是他却无时无刻不对雍正进行干扰。而他最大的干预就是对弘时的影响。

《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弘时本来是对继承人没有太大的期望的,虽然他是雍正的三子,弘历的哥哥,但是雍正各种示意让所有人都明白未来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弘历。

而后,随着弘时与八爷胤禩的不断接近,胤禩的为人处事风格影响了弘时,因为胤禩向来的风格就是一个字:争!

在康熙年间,胤禩就是没有机会的,毕竟他出身低微,但是他心存野心,明白只有去争才有机会,不争是永远轮不到自己。于是,他就不断拉拢人心,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但这一切却让康熙更为忌惮,绝不允许他这样去做。最终虽然没有成功,但给四爷制造了最大的麻烦。而四爷对其也是甚为惧怕。

弘时受到胤禩的影响,说白了就是激发了他内心对皇位的渴望,这种渴望要是没有倒还无关紧要,一旦被激发就如同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就开始谋划,当然他的参谋就是胤禩。

从“科考泄题”开始,弘时就图谋不轨,而胤禩就借审案之机与弘时有所勾结。他就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意来借助弘时来实现,故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弘时被老谋深算的胤禩所摆布。

而后,胤禩就撺掇弘时除掉弘历,因为只有除掉弘历才能扫清最大的障碍,那么皇位就唾手可得。而在弘时还没定心时又是胤禩告诉他“心不狠站不稳”的道理,于是他就在弘历外出办事时安排人手刺杀,当然,弘时阴谋没有得逞,而雍正却已然明白了弘时的浪子野心。

回来之时,二兄弟心知肚明,表面一团和气,弘历也是城府极深,丝毫没有挑破弘时的阴谋,但是雍正心急如焚,当得知弘时的所作所为,却已然动了杀心。

《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随后,雍正把弘时叫到列祖列宗的牌位前,一一说破弘时的所作所为,历数其罪恶,弘时心惊胆战,不断求情。雍正却不为所动。

“朕不杀你的八叔胤禩,是因为你皇爷爷康熙临终说了话,朕再苦再难也不敢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意愿。可也因为如此,这几个人给朕和祖宗的江山社稷带来了太大的后患。为了给弘历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朕不能留你”。

赐死弘时以后,雍正也是心痛异常,瘫倒在地,被图理琛背回。

其实,弘时的死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八爷胤禩,他唤起了弘时的内心的欲望与野心,导致弘时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他与八爷胤禩的勾结更让雍正忌讳莫深,万分忌惮,雍正觉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跟自己的敌人站在一起。

而相比弘宙,不断的逃避,甚至“活出丧”,实乃高明的保命之举!而弘时却没有做到,欲望害了他。

所以,真正要了弘时的命的就是八爷胤禩,直接是让他万劫不复。

《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